阅读历史 |

第五章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1 / 3)

加入书签

章汝京最后坦陈的说他们做错了,的确侵犯了夷积电的知识产权。
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
不过卿云却不是。
他不认为这做错了什么。
所以他不配去上思想道德修养这种正能量的课程。
他是艾公的忠实信徒。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就该他这种重生回来的人来做。
华芯国际的知识产权事件,最棘手的问题是,侵权侵的人赃并获、证据确凿。
对于这一点,云帝也是无力吐槽。
都这么没有技术含量咩……
还真不如宋儒华!
宋儒华还知道砸监控砸硬盘的。
而华芯国际这事办的粗糙至极!
2000年底,夷积电公司里一位叫做刘芸茜的女士,收到华芯的加盟邀请后,准备离职奔赴华国本土。时年53岁的刘芸茜在夷积电内部担任的是“质量和可靠性项目经理”一职。在办理离职手续期间,她收到一封来自华芯国际首席营运总监marcomora(意大利人)的邮件,邮件中要求她提供一款产品详细的工艺流程。
(华芯国际的股权架构非常特殊,涉及多国资本,这是特殊年代下能够绕开瓦森纳安排协定获得一些设备的方式,促成向华芯国际提供‘二手’光刻机的,是阿美莉卡五大基督教会势力,所以里面有老外很正常。)
此事后来被夷积电知晓,马上报告夷洲巡捕。夷洲巡捕反应迅速,立马搜查了刘芸茜在新竹的家,扣押了她的电脑。在电脑硬盘里,发现了marcomora写给刘芸茜的那封邮件和部分夷积电内部资料,以及她向华芯发送这些资料的邮件记录。
2003年3月,在华芯国际即将在明珠港上市的关键时刻,夷积电出手了,于是,华国半导体行业最惨烈的一战打响了。
那么现在摆在华芯国际面前,这特么的就是一个无解的题目,毕竟事实确凿。
这一点,卿云是完全没有办法的。
谁叫他重生的晚?
早两年,这事不是没有破解之道。
不过,那应该叫做重燃2001了。
而现在,卿云也只能坐看这事发生,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他现在想要做的,是切断这个事带来的很操蛋的连锁反应。
如果说00年到05年,国家是受限于经济发展规律的优先排序,被迫减少对半导体行业的扶持、补贴,那么06年-15年,这十年,纯属是被一系列的某芯丑闻以及舆情给逼的无法投入。
毕竟,领导不是万能的,你不能要求领导啥都懂,面对滔天巨浪般的舆情,谁敢签字?
键盘侠的胜利,断送了半导体行业的十年国运。
从华芯国际的制程来看,在世纪初的时候,其实我们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大多数优秀的华国芯片公司,都成立于2000年之后的几年。
华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
珠海炬力成立于2001年;
展讯通信成立于2001年;
福建瑞芯成立于2001年;
汇顶科技成立于2002年;
锐迪科成立于2002年;
华兴微成立于2003年;
华为海思成立于2004年;
澜起科技成立于2004年;
兆易创新成立于2004年。
这里面的背景就是:华国改革开放初期培养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类理工科学生,在80年代出国潮中率先留洋,毕业后留在阿美莉卡半导体行业工作,见识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2000年之后,这批人积攒了足够多的技术沉淀和管理经验,开始陆续从大洋彼岸回到华国创业。
半导体行业有一个独特的特点:人才的培养周期长,就是通常所说的“板凳要坐十年冷”,大多数顶尖人才都必须要读到博士。
这跟互联网行业截然相反,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捣腾一个网站或者app就能融资的现象,在芯片行业几乎不存在,而行业赚快钱的机会则更是寥寥无几。
因此,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理工科人才,首先在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行业建功立业,促进了企鹅和华唯等公司的诞生,但要轮到芯片行业,则还需要等待更多的时间。
80-90年代那些毕业的大学生,还不能承担半导体研发的重担,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锻炼,尤其需要去全球集成电路技术集聚区-阿美莉卡的硅谷。
这从侧面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何80-90年代华国总是吃不透引进的芯片生产线和技术。
2000年后海归的回国创业,是改革开放后高校招生正常化的延迟红利,
这本应该是最好的年代。
2000年之后,西雁东飞为华国半导体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大批机制灵活的民营半导体企业成立,尤其是在芯片的三大领域中的芯片设计和芯片封装领域,这种灵活的机制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并促使了海思、长电等一批企业率先进入各自领域的第一梯队。
而在芯片制造领域,带领300多位夷洲岛工程师回到祖国本土的章汝京,也在张江打响了第一枪。
50多岁的章汝京不仅说服美籍太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