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只啃硬骨头!(2 / 2)

加入书签

,能变成跟自己类似的风格,成为外科的多面手。

经过一番研究,治疗八组的成员定下了。

治疗组长是赵原。

此外,副组长是普外转入急诊外科的主治医师秦怡,另有从南协跳槽而来的主治医师江静以及赵原的御用工具人孙良。

护士中心配备了以白露为主的四人团队。

据说,这是白露主动申请的。

在编人员为八人,还有张钦墨、刘帅等编外的住院医构成。

工作内容与其他七个小组不太一样。

以急诊外科作为窗口科室,收治高危难度的疾病。

相当于战场上的侦察队,或者特种部队,只啃硬骨头!

在很多人看来有点难以置信,让这么年轻的团队治疗危重病人。

不过,大家也看出其中的关键。

医院有意要将赵原培养成一个标杆和旗帜。

既然要培养,肯定是要给难度的。

不然跟躺平有什么区别呢!

赵原在诸多领域已展现出了处理四级手术的能力。

医院围绕赵原进行大胆尝试。

尽管“增组”低调进行,但还是引发了热议。

“听说没?赵医生不担任住院总,是去带组了。”

“那岂不是摇身一变成为赵组长了吗?”

“赵医生的职称还是住院医,竟然开始带组,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职称是虚的,要论文、要关系、要年限!急诊外科的治疗组长,要的是能打硬仗,赵医生完全符合要求。”

“之前很多人都抱怨天华不提拔年轻人,不注重年轻人的培养。结果天华这么做,直接扇了那些人的脸啊!”

“别怪医院不重视你。真要让你带组,你有底气吗?”

急诊外科成立治疗八组宛如一阵旋风,在住院医生中掀起了波澜。

对年轻人而言,这是巨大的鼓舞。

只要有才华,天华会给你提供足够大的舞台。

被遗忘在角落的住院医,看到了灯塔,看到了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