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二九章 永远在一起(两章合一)(1 / 3)

加入书签

阿义和阿忠刚刚出宫,就看到了对面的火光。
临时皇宫前身是前朝的旧王府,虽然里面的建筑保存完好,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的旧王府到了如今也只是一座空院子而已。
在这里成为临时皇宫之前,周围已经全都是民居了,新帝勤政爱民,自是不能驱赶百姓,因此现在就成了皇宫与民宅一路相隔的景象。
而吴三母子居住的巷子,便是这一大片民宅当中,离皇宫最近的地方。
阿义和阿忠不但能够看到熊熊火光,甚至还闻到了烧焦的味道。
可他们还心存侥幸,火光的方向还有其他巷子,万一是自己看差了,被烧的不是吴三所在的那条巷子呢?
两人凑过去细看,这一看,心就沉了下去,走水的就是吴三母子居住的那条巷子,甚至就是巷子最里面的那个院子,也就是吴三母子的家。
这条巷子只住了吴三一家,因此,没有邻居互助救火,而距离这里最近的巷子也隔着一条路,今晚没有风,火势再大也烧不到其他巷子。
所谓隔岸观火,现在就是隔路观火,阿义和阿忠过去时,看到有人站在墙头房顶上看热闹。
却没有一个救火的。
阿义和阿忠一个去通知此处的里正来救火,一个则回宫报信。
夏公公听说吴三家里竟然走水了,怔怔一刻,忽然想到什么,骂道:“是吴三,一定是他想借火遁走!”
吴三母子原本就是死刑犯,夏公公虽然用他们,却从未信任过他们。
在夏公公眼里,他们就是臭虫,是垃圾。
最近的差事,吴三觉得办得不错,可对于夏公公来说却完全相反。
否则新帝说要换人,夏公公也不会今天晚上派人去做掉吴三母子了。
夏公公要杀吴三,吴三并不知道,可是此时此刻,夏公公却认为吴三早有防备,借着这场大火死遁了。
快天亮时,大火终于扑灭,夏公公不方便亲自过去,阿义和阿忠一直在火场盯着,他们同时也和看热闹的百姓打听了,确定没有人从火场里逃出来。
最后看着找到的两具焦尸,阿义和阿忠不放心,捂着鼻子跑进被烧焦的断壁残垣仔细查找,最终确定,再无其他尸体。
府衙的仵作来了,验尸后除了能够确定这两具尸体不是小孩以外,竟然连男女都无法辨别。
阿义和阿忠亲眼看了那两具尸体,真的是烧成焦炭了,就是亲娘老子来了也认不出来。
夏公公更生气了,最后一次见到吴三时,吴三说家里还有三个女娃,而就在昨天,金陵城里又丢了一个小女娃,也就是说,吴三手里有四个女娃娃。
而这四个女娃娃现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夏公公可以肯定,从火场里找到的两具男女都看不出来的尸体,绝对不是吴三和他老娘。
这就是吴三不知从哪里找到的两个倒霉蛋。
吴三母子这种凶徒,早已满手鲜血,多杀两个人对于他们只是信手拈来。
至于那四个女娃娃,一定是被吴三母子带走了。
他们是拐子,有的是销赃的渠道。
不过,夏公公可不想就这样轻易放过吴三。
对面的巷子走水,宫里很多人都看到了,新帝当然也听说了。
新帝多疑,夏公公怀疑的事,新帝当然也不会相信。
只是吴三的身份太过隐密,自是不能大张旗鼓搜捕。
只好让锦衣卫暗查,好在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严密是以前齐王府的人。
新帝还是齐王时,严密便是他的侍卫队长。
新帝的那点爱好,外面的人不知道,严密却是再清楚不过。
柏彦在青州待不下去,也有严密的功劳。
这次听说要暗中搜捕的吴三是个拐子,严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再想到那场大火,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那场火肯定是皇帝派人放的,目的是杀人灭口,可惜那个叫吴三的拐子机灵,不但没被烧死,反而逃走了。
懂,他懂。
有的事可以交给锦衣卫,有的事却不能。
比如那四个小女娃。
虽然不知道那四个小女娃是谁家的孩子,可是夏公公想查,还是很快查了出来。
他派出的人找到那四户人家时,那四家人还在找孩子,不仅是他们,其他丢孩子的人家也在找。
吴三在金陵拐走的这些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宝贝,和那些不在乎女儿死活的人家不一样。
看到这些人家不像是装的,夏公公便不再理会他们。
但是,在吴三母子没有被找到之前,这件事就不能算是尘埃落定。
新帝原本是想换个人给他搜罗小玩意,而现在看来,这换人的事,只能暂时放一放了。
吴三母子不死,新帝就不会放心。
而此时那四个小女娃就在金陵城里的一处宅子里。
以前金陵有惊鸿楼,秀姑每个月都会过来看看,这处宅子就是秀姑的落脚之处。
仅仅一天,严密和他的锦衣卫正在暗中搜捕吴三母子的消息就被送到了秀姑面前。
秀姑怔了怔,这是怎么回事?
是吴三母子的尸体没被发现?
不,一定是皇帝不相信那尸体就是吴三母子。
秀姑给气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