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章 一路顺风(2 / 3)

加入书签

同一天,“至味堂”的大火也轰动了临安城。

内侍省大珰头张去为听说他的“至味堂”烧得干干净净,差点儿心痛的背过气去。

这座恢弘豪华的大酒楼,耗资八万余贯,日进斗金之地啊。

没了,全没了,化成一片白地了。

李公公听闻消息,也是呆若木鸡,木若呆鸡,好半晌后,便陷入了无知无识的空明境界。

他的人……似乎被一网打尽了?

沐押班大为震怒,亲自带人勘探现场,沥血叩心地表示要抓住凶手,严惩凶手!

当然,抓凶手之前,得先把同僚们从废墟里挖出来,入土为安才是。

所以,他亲自坐镇现场,指挥雇来的力夫百姓清理废墟。

只是很多尸体都已烧化了,和废墟一混,连骨灰都没得找,这让沐押班尤其的痛心。

因为太过激愤痛心,他借酒浇愁,一向好茶而不大好酒的他,足足喝了六两半,被部下抬到旁边的“春风楼”醒酒去了。

于吉光抬着醉酒的沐押班上了春风楼,把顶头上司安顿好,立马跪下,朝着老家祖坟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他觉得,一定是祖宗保佑,才让他逃过一劫。

昨日鬼鬼祟祟地去“至味堂”送礼,如果人家真把他请进去以礼相待……

祖宗保佑啊!

临安府曹府尹比较庆幸,事涉国信所、皇城司,不需要他临安府出面去承办这桩案子,实在是侥幸之至。

不过,出于同僚之谊,他还是友善地借出去四个经验最老道的仵作,供李公公支配调遣。

李公公在第二天下午,就带人去了皇城司。

他怀疑是皇城司公报私仇,才制造了这么一桩“灭门惨案”。

而且,除非是皇城司出手,谁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在日夜不息客人往来的“至味堂”,悄悄布下这样一个绝户陷阱?

又有谁,能把他们追踪而去的十六七个役卒杀死在长巷中,一个不留?

你们还不承认?

你看伱看,你们这些皇城卒的脸,脸上还带着笑呢!

就连刘国舅都笑……

算了,他笑的话,杂家只当没看见。

这场热闹,一直持续到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仵作,在检视了多名惨死巷中的国信所役卒后,

不太确定地指出,看那杀人手法,不像是杀手,倒像是经验丰富的战士所为。

而且,从散落巷中的一具具尸体身上的伤口以及倒卧的姿势,他们又模拟推演了一番,

最终得出结论,其干净俐落的过程,凌厉无匹的杀人手法,极像是战阵经验丰富的禁军中的高手。

刘商秋马上祸水东引,还要追究李公公的诬攀之举。

气昏了头的李公公又去了一趟禁军大营,不料人家禁军根本不搭理他,他连辕门都没能进去。

气不过的李公公又跑进宫去,找他干爹张去为哭诉了一番。

正扒拉着算盘珠子计算损失的张去为勃然大怒,先去见了杨存中,吵完了架才想起来去向官家告状。

于是,张去为又跑到赵构面前伏地大哭,悲戚戚、凄惨惨,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官家听了大伴的哭诉,也不禁为之动容。

赵构先是对他好言宽慰一番,接着想想,那歹人如此无法无天,竟然敢在天子脚下生生烧光了一座楼,烧死国信所官员役卒一百六七十人,还有伤的残的五六个人。

另外追去巷中的十六七个,也皆被斩杀殆尽,一个活口都没有。

这样胆大包天的匪人,便是他这个天子,想一想都心惊肉跳。

于是,官家下旨,着令三衙禁军和皇城司全力配合国信所,大肆搜捕,勘破此案。

而大珰张去为则负责调度三方,居中指挥。

国信所还真没多少人,毕竟只是专门款待接迎金国使节的这么一个机构。

李押班那一系的几乎死光以后,人手就更没剩多少了。

可现在加上三衙禁军和皇城司就不一样了。

问题是,这两个衙门的人,会卖命抓人么?

随着李荣李公公先后去皇城司、去殿前司闹事,一再指称对方是凶手,之前皇城司那二十一名皇城卒的死因,便也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

本来,皇城司中只有一些头面人物知道此事的蹊跷,只有下一指挥所的士兵们会私下议论,现在李公公把它翻到了台面上。

这一下,当日皇城司二十一名皇城卒全军覆没,国信所适逢其会,却未抓到一人,未救下一人,未伤一个自己人的事情,也就传开了。

谁不觉得国信所有问题?

一时间,弄得李公公灰头土脸的,走到哪儿,似乎都有人对他指指点点。

就连沐押班手下那帮人见了他,都不免侧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