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杀了吧(3 / 4)

加入书签

幼鹿一般的眼里慢慢蓄上委屈。

嘴一张,嗓子眼就要打开,傅应绝眉心一跳,眼明手快地拿过桌上放着的糕点塞进她嘴里。

拍着她后背,毫无章法地哄,“好了好了,喜欢这些热闹做什么。”

“爹爹也是不知晓,都怪那潇青鱼!”

看小丫头抓着她的糕糕,一时忘了哭泣,傅应绝张口就来,仿佛跟她同仇敌忾。

“是啊,潇青鱼这小子,答应了咱们小殿下,也不说是告知一声,拖上一拖。”

可别说潇青鱼不仅没答应,便是答应了,那也不是他说拖就能拖的啊。

傅应绝哪管那么多,当务之急是堵住傅锦梨的嘴,“这样。”

他出了个馊主意,“明日爹爹叫他来,给你再演一出如何。”

潇青鱼在禁军营,是出了名的嘴皮子利索,讲个故事,该是不成问题吧,傅应绝想着。

——

如此这般,胖丫头叫她爹哄好了。

只是无辜的潇青鱼,在禁卫营将小殿下还记得自己一事,传得人尽皆知,最后被周意然罚去将膳房的水缸挑满。

这眼瞅着任务还未完成呢,反手就被他神武的陛下给卖了。

——

朱易被捕,孩童失窃案就意味着告破,不过是为着一己私欲,导致千家万户余生多舛。

你说为何官官匪匪会狼狈为奸,不过是因为内心阴暗的人,一丘之貉罢了。

早年在淮川地界,第一例孩童倒卖出现时,规模不大,尚还稚嫩,凶手也已缉拿归案。

可偏偏遇上了朱易这样一个一道之长,在这些阴私上,他倒是头脑活泛的,从中看出了商机,暗地里帮贼人假死出逃,并与之达成了合作。

这么些年来,两方勾结着,一个私下行凶,一个明面上掩饰,渐渐地,竟是形成了个不容小觑的交易链。

此次之所以会进京,算起来,还同那皇陵之中的傅应晖有些关系。

朱易在养兵期间,同傅应晖交往甚密,却又互相提防。

傅应晖先一步趁着秋猎之际,对着京中下了手,联合那么多帮手,想来该是死罪,谁知最后却只落得个守皇陵的下场。

这要说是因为傅应绝念着手足亲情,那朱易是第一个不信的。

任何人都能念手足,唯独那亲手弑兄的陛下不行。

做了坏事的人,最忌瞎琢磨,不然什么风吹草动都能往自己身上联想,这不,朱易“灵机一动”,就猜到是傅应晖该是把他给供了出来,将功折罪。

这样一来,他倒先自己将自己吓着了,又出于对傅应绝的恐惧,着急忙慌地同儿子商量一番。

最后父子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想着与其这样提心吊胆,不如先发制人——反了!

这造反呢,又有些讲究。

要时机恰当,要名正言顺,于是朱易又想到了手底下那一群日渐嚣张的人贩子们。

这些人经过这么许多年,早就个个滑得如同泥鳅,朱易有时还控制不住,何不如趁着这次,将他们全都送去当了车前马。

就送到傅应绝眼皮子底下去。

恰好傅应晖这几年苦心经营,竟是叫人在京中挖了条直通城内外的地道,没想到最后傅应晖没用到,倒好便宜了他朱易。

届时,人贩子在京中闹得人心惶惶,那他就大肆宣扬傅应绝有碍天意,特降神罚,这是上苍要叫整个大启无后继之青少,破解之法,唯有推翻。

若是一朝不幸,那些人被捉了,反正是把双头的匕首,不受他控制,弃了就弃了,便是最后将他供了出来,也是为时已晚。

他朱易早就趁乱挥旗起义了,谁傻站着叫别人抓啊。

可人算始终不如天算。

他没想到在淮川一地无往不利的人贩子,在京中还未得手几个,就不长眼地敢打上天家女跟相爷孙子的主意。

两座大山,联起手来,明里暗里给京兆尹一些方便,不过短短几日,就查到了他那处!

叫他更没想到的是,最后竟是叫自己人背刺,才害得他被捉。

而幕后之人,除了他儿子,不做他想。

朱易之子,朱妄语,除了他,再没有谁人有那么大的权力,能命令得动他的私兵。

说到最后,不过是野心的互博,最没人性的暂且做了赢家。

——

除了这一事,除夕在即,江南与金丘的学子,总算是踏着初雪进了皇城。

刚一落脚,宫内就送来帖子,特为诸远道而来的学子办了小宴,这一来嘛是为接风洗尘,二来是为嘉奖。

这一行人,误打误撞地抓着了半路潜逃的朱易,当事两个孩子早随着孟良进了京,剩下的行囊重,在今日才抵达。

***

”爹爹!”

殿内烧银丝炭,将四处都烘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