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战国金银错青铜牛(1 / 2)

加入书签

“快将那个牛拿出来我看看。”

赵轩将牛拿出来,轻轻的放在茶几上。

他倒不是怕牛有损伤,这玩意太重了,别把茶几磕坏了。

非常沉,通体黑色,外表斑驳,而且偶有凸起,让牛身看着非常怪异,通体既像是铁的,又像是铅所做。

在牛身,隐见图纹,只是图纹太暗,根本看不清是什么,长度有20公分左右,高度在3公分。

看了许久,朱子哲摇了摇头道:

“看着像是老东西,但真正什么时候的,我倒是看不准了。”

说完目光看向赵轩。

赵轩其实也看不准,只是凭眼中异能确定这是个好玩意,

这个东西他没碰到过,但吴老之前给他的书中,倒有说到一种牛。

“要煮一下。”

家里正在准备晚饭呢,况且这东西实在太脏了。

前面赵轩给秦镜除过锈,就是靠着水煮之法。

“简单,老婆家里有不用的大锅不”

吴玲也被之前的那个沉香串子勾起了兴趣,答应一声,就从厨房的底柜里拿出一个大锅。

“叔叔,家里刷子和纱布有吧”

朱子哲也不出声,走到藏品室内,不一会就拿了一卷纱布和两个软刷。

赵轩先用刷子将陈灰刷掉,锅中的水已经在煮。

他弄完,水也煮开了,赵轩将牛投进里面,浸泡到不泛气泡,他就将牛拿出,用纱布稍用力擦了起来。

一小片黑色褪去,里面浮现了暗红色,赵轩心中一喜,自己的猜测又近了几分。

外边的黑色,应该是长埋地下形成的天然包浆,但是这个包浆是间于锈与黑泥水之类之间,虽然保护了物件,也让物件失去了本来的颜色。

而且黑色并不平滑,所以他才会想办法动手去除。

此刻显红,甚至带点蓝,这才是真正的氧化层,是青铜所生的红锈。

突然,擦干的又一小块,显现了图纹,图纹并非红色,而是黄白之色相间。

因为去锈的地方太小,所以图纹看上去,像是一个鸟头,又像是花卉。

忙了足有半个小时,这个牛才显现了它的真面目。

“错金银”

朱子哲看清楚图纹,大声惊呼道。

这个他还真就见过,不过是在大型的藏馆里。

所谓的错金银,这是较现代的说法,在古代则称之为金银错。

这并不是特指一项器具,而是一种装饰工艺。

这里的错是指:措、涂的意思。

就是说将金银涂在青铜器上,点缀成图纹,增加美观。

这项技术在商周时期就有,两汉时期达到鼎峰,随着青铜器的没落,它也就渐渐的变少,

历朝历代皆有,但都达不到两汉时的繁荣。

赵轩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朱子哲的话。

“小轩,这是什么时期的”

“叔叔,你能看到哪个年代”

朱子哲用将牛抱在手中,细细打量,好一会道:

“对这东西我是丝毫不懂,但仅从之前的包浆来看,我觉得至上已有300年往上了。”

“还要稍早些。”

赵轩的目光也落在牛上,接下来就要全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来给它断个代了。

“这么说不是清时期的,明的”

赵轩确定自己看的差不多,这才笑着道:“如果我没错这应该是两汉之前,战国时期的。”

“这么早”

朱子哲先是惊呼,不过下一刻他就疑惑道:

“你的依据呢”

见朱子哲将牛放下,他先说了第一点:

“叔叔,这其实是古代用来镇席之用。

古代多席地而坐,如镇纸一样,需要用重物压住席角。

而这尊牛形,多为战国之用,至汉之后,则多为鹿龟两样。”

他再指着上面的图纹道:

“这个不是图纹,其实是文字来着,这种文字有点像春秋金文,又与先秦用大篆相似,据我猜想这应该是战国的文字。”

说到这里,他笑看着朱子哲紧跟一句:“您别问我这是什么字,我也不认识,估计要王老他们看了才知道。”

吴玲此刻也听入了谜,有点明白自己老公为何喜欢这些东西了。

突然厨房里飘来一股糊味,她这才惊醒,立刻跑到厨房将火关了,出来后带着郁闷道:

“今晚少了一道菜。”

朱子哲笑道:“小轩不是外人,不用那么讲究。小轩,你接着说。”

“叔叔,汉代前的金银错是在青铜器上开槽,镶上金银后,再用一种错石将其磨平,眼前这尊就是这样,

而自汉时工艺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