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9章 再碎一个(1 / 2)

加入书签

“你说是明钧就是明钧”

其实赵轩说出是明钧时,郑郭两人心头倒是稍紧了一下,因为两人心里清楚,

如果现在放一个明钧和宋钧在眼前,如果不借助碳4等专业仪器,仅凭一双眼也分辨不出来。

这倒不是他们了解的少,而是因为明钧太少了。

钧窑自唐就有,宋时期达到巅峰,然后延续至元、明、清,直至今天。

元钧很好鉴定,因为风格与宋钧相比变化很大,而且元时期不管是什么东西,似乎都带着一点元人那种粗犷的味道。

而明钧则出现较晚,是从明代中后期才出现,而且当时烧制的非常少,存世的就更少了。

最主要的是明钧完全延自宋的风格和工艺,甚至烧制出来的瓷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宋明的钧窑品很难分辨。

面对姓郑的冷语,赵轩依旧不疾不徐道:

“明钧和宋钧,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一是胎土颜色,宋钧是以浅灰色或褐紫色,而明钧多是褐黑色,很多宋钧我们看底发现也是褐黑色,

因为那不是本来颜色,而是后期的黑色包浆浸染所致;

而且在钧窑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虽然明宋钧,都是施釉过厚,但是宋钧因为烧造工艺的原因,

整个釉面在窑中因为冷热不均,呈两个方向运动,一是受重力影响产生的从上至下运动,

其二则是釉层内壁与釉表层之间的内外运动。

所以宋钧挂釉会看出下厚上薄,且釉层颜色越往里越重,反而表面一层釉会有一种游浮的感觉。

其三,底足的斑点可能大家都会以为是宋时期的窑变,毕竟在钧窑中窑变红很多,

但这个并不是,而是铁原素受热外泄的原因所致。”

赵轩说的很清晰,但是对瓷器研究过深的人,并不会认可他这一套。

果然,他一停口,郑家朗就讥笑道:“你说的这几点,不知是哪位前辈或大师的言论”

“我自己总结的。”

鉴定协会的几人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郑家朗则再度道:

“你说是仿品,现在又说这是明钧,赵轩,你这样的前后矛盾,强词夺理到底想干什么”

赵轩摇了摇头道:

“郑副会长,你理解错了,我说的这是一件仿明钧,而不是它是明钧。”

“黄口孺子,也敢谈鉴定。”

郑家朗说完,看了眼郭会长道:

“我们失算了,这里居然指鹿为马,之前的鉴定我觉得权威性很有限,我看要考虑对鉴定书的使用加以限制了,

我们也要赶快走,申明这里的鉴定与我等无关。”

此话一出,连好脾气的王老也拉下脸了。

啥意思,这是将自己也否定了,就你们这些破番薯臭鸟蛋,要不是懂钻营,全凭能力,这会长的位置会轮到你们

王老刚想站起,却被顾老按住了。

原来爆脾气的顾老,这下倒是没急,他当然也生气,不过他和赵轩的心思一样,要来就来狠的,

吵架有何用,到时传出去变成学术之争,还给这帮人脸上贴金了。

他们不要面皮,那今天索性就将他们撕个彻底。

顾老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好像是让人送东西过来。

郭会长冷哼一声,对着现场众人道:“我在此声明一下,这个场合所出具鉴定书,与鉴定协会无关。”

赵轩就算再好的脾气,这个时候也忍不住了。

他双眼微眯,想了片刻同样站起道:

“我也说明一下,今天聚会,包括所有物件鉴定的结果,仅是我和我几位爷爷的意见,与鉴定协会毫无关系。”

此话一出,旁边的冯老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都是相互嫌弃和相互看不起,相较之下,赵轩说的更是轻描淡写,那种轻视的味道自然更浓。

“赵轩,你今天如果不给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

郑家朗说到这里,脸胀的通红,却不知该怎么往下说了。

刚开了赵轩的鉴定协会理事身份,接着还怎么威胁,难道真告人家诽谤,那才是真搞笑了。

一件东西,你说真,还不带人家说假了是吧。

“郑副会长,你们要怎么样”

赵轩含笑问完,随后对着曹瑞招手,等对方走近在他耳边低语一句。

赵轩也不想再玩了,打算来个更直接有效的。

片刻曹瑞递了一支记号笔过来,赵轩拿着笔,手在面前瓷器的口沿处轻弹一下道:

“郭会长,我可以让这个瓷器碎成什么样,它就会碎成什么样你信不”

郭会长还没吭声,旁边的刘中玉炸毛了。

“赵轩,把我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