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1章 无处不捡漏(1 / 2)

加入书签

众人来到二楼,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三个女人在楼下点菜,这里的顾客不多,原因就一个字:贵。

老妈随便一点,两桌就花了3400多块,一桌快赶上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所谓的八仙,就是袍子肉、山兔、地羊、山鸡脯、沙丰鸡、口蘑、冬笋、青椒,八种食材放在一个汽锅里,一锅蒸。

林哥在拉着他儿子,让他不要捣蛋,

侯健则正在跟小莺说着什么,不时的还会传来痴痴的低笑声。

这次出来,除了还在老家的杨奶奶,二牛也带了家人,至于另三条牛,笨的可以,到现在还没解决个人问题。

赵轩站在窗前,看着武烈河。

这一段河两边挂了不少的灯笼,不过夏天天黑的迟,现在还没有亮起。

赵轩目光投向不远处,他轻咦了一声,扭头对大师兄道:“走,咱俩下去逛逛。”

赵轩说着,就往楼下走,侯健噌的起身跟在了身后。

大师兄看着众人,师父摆摆手道:“去啊,没听小轩说的,就是块榆木疙瘩。”

到了楼下,赵轩从侯健的背包里,拿出一万块递给大师兄道:“那边我看有古玩摊子,我俩试试运气。”

大师兄的水平不在自己之下,但他对这一类的价格不熟,所以有些为难道:“咱一起看,你买。”

赵轩想想就将钱一分为二,装进自己的两个口袋里,三人出发。

(承德古玩城是07年开张的,现在还没有,武烈河旁边倒是有一些散摊。)

一字排开的地摊,一目了然。

第一个是卖古书的,赵轩压根没停留,连续逛了四五个摊位,他这才停脚。

蹲下身,拿起一个小碗道:“老板,这个怎么卖?”

小碗居然是斗彩的,碗底还有成化年间的款识,不过款识模仿的太差了,

碗上斗彩的贼光,一看就是化学料。

“帅哥识货,我这个摊位随便看,都是好玩意,手里的这个小碗,给个三万块你拿走。”

赵轩苦着脸摇了摇头,小心的将碗放下,又连着问了几个东西的价格,每一次他不还价只是摇头。

这是一种策略,非常有效果,摊主的价格越报越低,问到最后一个,价格直接报到了九千八。

赵轩还是摇头,这时又拿起一个很大的瓷器道:“老板,这是干什么的?看着像痰盂,又不是很像。”

老板听到痰盂二字,面上明显抽了抽,摆摆手道:“帅哥,不诚心买就别问了。”

赵轩面上微微一红,然后掏出口袋的几千块道:“老板,我是真想买来着,你这个太贵了。”

看到钱,老板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

“帅哥,这不是痰盂,而是花觚[gū],是古人用来喝酒的。”

赵轩惊道:“喝酒用这么大的?”

“不是,刚开始用来喝酒,之后大部分用于礼器,材质也从铜到瓷过渡。”

赵轩点点头道:“老板,这个多少钱?”

“小兄弟,这个还真的便宜不了,有款的,明嘉靖的,我就算再便宜也要两万块。”

赵轩压低声音道:“老板,您也不相信是明的吧,咱实话实说,我虽然看不懂这些,但起码的常识知道,

真要是明嘉靖的,你早该上拍了,几百万还不是轻轻松松。”

摊主自然不会生气,干这一行脸皮厚是第一要素:“就算不是明的,但它也是老的。”

“老不老我不知道,我开一口价吧,四千块。”

摊主摇摇头道:“可以给你适当让一点,一万八。”

赵轩把这一沓钱数了数,总共5400块,他看向侯子道:“侯哥,有二百吗?”

侯健没好打开包,而是在自己的身上搜罗了起来,一堆零钱,在摊子面前数了半天,也才160块。

“5560,就这么多了。”

东西到手,赵轩给了侯健一个眼神,越来越聪明了,这个哏捧的非常好。

大师兄将东西拿到手上,先从上到下摸了一遍,又看了眼底款微微摇头,这才让摊主包起来。

离开摊位,大师兄才低声道:“伪托款,应该是清早期康熙民窑的。”

赵轩点点头,笑看着大师兄道:“我也是这么看的,师兄厉害。”

所谓的伪托款,其实与之前所说的寄托款差不多,但寄托款有两种,一种仿工仿款,另一种新工老款,

而且一般是特指官窑仿制,比如乾隆官窑仿成化的一类,

伪托款必然是新工仿老款,而且特指民窑,清民窑的瓷器,上面打上明官窑的款,所以称之为伪托款,

这一类的瓷器非常多,如果不留心,极容易打眼。

摊子并不多,况且估计已经上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