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1 / 2)

加入书签

第12章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根据军事成绩,制度建设,外交策略,民生经济,用人识人,后世影响这六个方面。

盘点历朝皇帝的功勋。

汉高祖刘邦。

另外要注意一点,汉高祖这个名号是简称。

完整的称呼是汉太祖高皇帝。

只不过出于对这位平定乱世功绩斐然的第一位汉朝皇帝的尊敬。

后世皇帝都习惯的将其庙号汉太祖与谥号高皇帝合称为汉高祖。

高这个谥号的意思就是:拨乱反正,平定天下,功最高!

大秦,

嬴政看着天上的光影若有所思。

汉高祖?这就是顶替秦朝之后的皇帝吗?

大汉,

“乃公的,活着就知道了自己死后的谥号。这感觉还挺奇怪的?”

“不过,谥法里有高这个字吗?”

刘邦召集群臣在未央宫观看天幕,看到自己的谥号不由得摸了摸胡子笑骂着,又疑惑的问道。

而丞相萧何则出列禀道:

“陛下起于微末,而七年间平定乱世。”

“随后继承周德延续法嗣。”

“对天下万民来说,其功无有比之者。”

“故以高为谥号,合人情通法理。”

刘邦看着侃侃而谈的萧何,心里有点小雀跃,微笑着说道:

“全靠众臣们的群力群策啊!哈哈哈哈!”

最后还是没憋住,大笑出声。

大汉文帝期间

刘恒看着天上的光幕一脸忧愁。

身边的窦漪房看着刘恒,握住他手说道:

“陛下宽心,吕氏之祸危害天下,高祖皇帝知道了也不会怪你的。”

刘恒面对窦漪房的宽慰只是笑了笑,但眉间的忧思依然缠绕其中。

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于楚地。

天上的光幕开始播放少年刘邦的成长。

画面中的刘邦乐善好施豪爽大方,个性洒脱不拘小节。

并且讨厌种地,只想做一个游侠。

年少时的刘邦正神采飞扬的对着身边的少年说道:

“我的偶像是信陵君!我要去魏国见他!当他的门客!”

然而当刘邦有机会赶到魏国时,信陵君魏无忌已经去世多年了。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沿袭了楚的旧郡设立泗水郡。而刘邦也通过考核成为秦吏,做了泗水亭长。

天幕中的画面来到了咸阳城。

一身布衣满是灰尘的刘邦,将带来的劳役交接给咸阳的秦吏,刚刚要走出城门。

就见路另一头有一排排威武雄壮的持兵军士,骑着高头大马行走在驰道两旁。

而在他们的中间,则是护卫着一辆六匹白马拉着的马车缓缓行驶着。

刘邦看见了坐在马车上一身冕服,甚是威严的嬴政。

“大丈夫当如是啊!”

感叹了一句,刘邦又风尘仆仆的离开了咸阳城。

镜头迅速拉远。

在极速拉高的镜头下,咸阳城变成了芝麻大小,一眨眼就又不见了。

无数厚厚的云层映在镜头里,而本来晴朗皎白的云朵突然变成了乌黑厚重电闪雷鸣的乌云。

镜头快速推进!

再次照在大地上时以不再是咸阳城。

此时,

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云层挡住月光。

整个世界伸手不见五指。

一处庭院内,

刘邦喝着酒对眼前的七八十人说道:

“行了,你们也别在这磨蹭了,都逃命去吧!”

“亭长!那你怎么办?!”

一位壮汉面带焦急的说道。

“乃公还用你们操心?”

刘邦指着不远处隐约可见轮廓的山脉不在意的说道:

“呐,那里就是芒砀山,乃公就去那当土匪去了。”

人群中的十几人对视一眼,点点头后走到刘邦面前单膝跪地抱拳道:

“我等愿与刘公一起落草为寇!”

公元前209年,刘邦押送着五百劳役前往骊山修建陵墓。但在过程中有不少劳役逃跑了,刘邦估算着到了骊山人也都跑光了,就在某一天晚上将劳役全部放了。

并且跟愿意追随他的十余人一起在芒砀山落草为寇。

画面继续播放着。

明月当空。

在芒砀山为寇的刘邦与几人正在下山找吃的。

突然一阵风吹来,而草丛也一阵猛烈晃动。

刘邦几人警惕的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