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章 功是功过是过(四千字)(1 / 3)

加入书签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对匈奴的战事告一段落后,刘彻又剑指其他方向,继续开疆拓土。

在红色的大汉地图上,南越下方延伸出去一条长长的红色边境。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派路博德、杨仆等发兵消灭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公元前112年开始,刘彻开始频繁巡行郡国,其足迹北至塞外,南及湘衡,东到大海,西逾陇山,遍及五岳四渎。

公元前110年,刘彻亲率十二部十八万骑巡边出塞,登临单于台“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要求匈奴要么来战、要么称臣,匈奴单于却继续养精蓄锐,不与汉朝交锋。

大汉的地图上,一座新的奇观拔地而起!延伸千里!

同年,开始修建边塞。一直到公元前100年,刘彻先后组织了七次大规模修筑边塞的行动,兴建起长达2000公里左右的新的长城,使长城向西延伸到玉门关。

大秦章台宫

看着天幕上的画面嬴政手指敲击着桌子,陷入沉思。

寡人是不是应该说句应该说英雄所见略同呢?

居然能如此相像!

他要是我儿子多好

大汉临华殿

刘邦现在有点笑不出来了。

这个举动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

乃公好像在哪里看到过同样的操作啊!

他笑不出来,吕雉差点笑出声来!

为了对付匈奴,刘彻从上位之时就开始准备。

先是掌控朝堂,起用功臣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贱之人,如主父偃、公孙弘、张汤等人。

再建立中朝,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让御史大夫张汤取代丞相的作用,使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大为减小。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正式颁布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

“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让诸侯王除了可以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余儿子,并且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一诏令使诸侯王的封地被分割,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

推恩令还有另外一个更厉害的举措,那就是儿子继承以后爵位还要降一等!

只有藩王被迫害的世界完成了狗头

推恩令前还有贾谊的治安策和晁错的削藩策,推恩令应该算是前人思想精华的延续。

避免儿子分太多土地割据的方法是把这个问题扔给诸侯自己笑哭

生多了就得分,生少了一个不小心就绝后了,完全无解,除非造反,可能打的基本都没了。

汉武帝规定,诸侯死后儿子继续分封成为列侯。每个儿子都有份!诸侯若是不同意,他那几个儿子保不齐会合伙谋点东西。这招搞得诸侯不同意也得同意,堪称神策!

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手段之一,就像立中朝夺相权一样!而且与后面的酎金夺爵等招是有连续性的打击诸侯国的势力!

没错,而且再加上后来的左官律与附益法,使得诸侯王无力抗衡中央,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政,支脉疏远的人与一般富户无异。

还得谢谢景帝打赢了七国,夺了他们的兵权。

大汉文帝时期

正襟危坐的刘恒看到这一幕后愣了一下。

推恩令?

这与贾谊的治安策里的那句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贾谊的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以亲治疏。”

壮大亲近自己的诸侯国,以此遏止其余诸侯。

但这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他将其搁置再议。

与之相对的,推恩令确实更上一层楼。

但是

刘恒摇了摇头。

就像天幕上的那些后世子孙说的一样。

不合时宜。

为了鼓励生产,和方便军需粮草的运送,汉武帝同时开始修建水利。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刘彻采纳大司农郑当时的建议,调发兵役数万,按齐人水工徐伯的设计,开凿300多里长的漕渠。

三年而成。漕渠自长安引渭水东通黄河,便利漕运,溉地万余顷。

公元前120年,开凿由征县引洛水到商颜山麓的龙首渠,经历十余年,于公元前111年凿成,灌溉万余顷卤地。增加农业收成

天幕里,

巍峨雄壮的泰山古道上。

红色的贯缨排成长龙!

头戴长冠,身披玄氅的老年帝王手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