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就这没了(四千一百字)(1 / 3)

加入书签

大汉,

“不错,年少聪慧,未来可期!”

捋着胡子的刘邦放声大笑!

真是想不到,重孙子刘彻那么嚯嚯大汉,居然还能留下一个好种下来!

就是不知道这个“宣”帝是刘弗陵的哪个儿子?

要是也像恒儿和启儿那样,也是一场佳话!

嗯得好好奖励一下薄姬!

笑得正欢的刘邦突然感到身边一股寒气逼人。

还是算了,让那娘俩安安稳稳待着吧。

别步了戚夫人之后路。

戚夫人:那我呢?我怎么办?

大汉武帝时期

看着天幕上如此年轻就十分善于观察,并且快速总结分析问题的刘弗陵,刘彻的心中也有了别的想法。

斜瞟了一眼卫子夫,刘彻心里念叨着。

虽然感觉对不起太子,但既然是“昭宣之治”。

那说明刘弗陵和他后代应该是干的不错。

相比让不知未来的太子继位,不如让刘弗陵来继位!

反正朕活得起,也能在教教他帝王之术!

嗯不错!

现在就一个问题

这个赵婕妤是谁啊?

而在公元前81年,大汉朝也同时发生了一件改变朝堂走向的大事。

画面里,

长安城的一座庭院内,

两帮人对立而坐。

一方是头戴进贤冠,身穿绛袍的五位官员。

一方是峨冠博带的六十余位儒学之士。

双方正在辩论着。

“县官所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只注产量不重质量!民夫根本就用不了!”

“官盐苦辛难以下咽,百姓连盐都没得吃!”

“盐铁官营皆是与民争利!不废不足以安民心!”

一群大儒慷慨激昂着。

而对面的一位大臣也开口反驳着:

“盐铁之利,是解百姓之急,足军旅之需!”“能源源不断的积蓄财富以备乏绝!”

“此政,有益于国,无害于人!”

盐铁会议

霍光采纳了杜延年“行文帝时期政策,提倡节俭、对民宽和”的建议,发起了盐铁会议

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

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以“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之问指责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

“盐铁贾贵,百姓不便。”“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铁器只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制造的农具大多都不实用。

而桑弘羊认为这些措施在根本上是安定国家、稳定边境的国家大业。

盐铁之利扩大了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并且,这些政策便于堵塞豪强的兼并,还以可济民救灾,有益于农民。

如果没有盐铁官营的政策来增加收入,那就要增加百姓们的赋税,这样反而更会加重百姓们的负担。所以不可废除盐铁之利。

盐铁会议历行五月之久。

而盐铁会议也影响了后续昭宣两朝的政策影响。

“文学、贤良还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攻击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究竟是不是懂得都懂。”

“拿着一些特例来覆盖常例,老手段了。”

“只要翻一翻史书就知道废除了盐铁官营,究竟对谁有好处呢?西汉初期私人是可以铸钱、冶铁、煮盐的。”

“孔夫子要是知道,自己的这些徒孙们成了这德行,是不是会用宝剑教他们做人?”

“首先要砍的就是董仲舒,拿阴阳家的东西来套儒家。”

“贤良文学一张嘴就是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那他们是要靠脸来扛匈奴吗?”

“要不汉初那些帝王都不愿用他们呢,张嘴都是空话屁话。”

“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大唐,

“你们说,这盐铁之利究竟是不是有利于民?”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画面向一众大臣问道。

“陛下,此事要分两点来看。”

户部尚书唐俭上前一步回答道:

“哦?哪两点?”

李世民一听来了兴趣。

“陛下,第一点就是盐铁官营诞生之初的意义是什么?”

唐俭叉手行礼缓缓说道。

“第二点,究竟是天下农具都不可用,还是只是部分地方产的农具不可用。”

李世民捋着胡须,思考着。

而唐俭看李世民并不阻拦则继续说道:

“武帝之时连年征战,国库已然空虚,时,桑弘羊上书盐铁之政,其目的就是为了大肆敛财好支持武帝继续用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