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章 汉安帝东汉衰弱的开始(1 / 3)

加入书签

炎汉和帝时期

金光消散。

一旁的邓绥看着刘肇关切询问道:

“陛下感觉如何?”

刘肇慢慢体会着身体上的变化。

以往总觉得身体空落落的,现在则是有了充盈之感。

“朕甚好。”

随后仰观天幕道:

“朕现在有时间做更多的事了。”

公元106年,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的当晚,刘肇的小儿子刘隆继位

刘肇前前后后生育过十几位皇子,这些皇子几乎全部夭折,后来汉和帝就将后生的皇子隐秘送往民间抚养,而此时的刘隆就是养于民间,才刚出生100余日。

北宋仁宗时期

福宁殿

头戴朝天幞头一身白服窄衫的赵祯,站立于殿门前背负双手看着天幕,突然愣了一下。

“送往民间抚养?民间抚养”

赵祯念及自己早亡的子嗣,又想到刚刚出生的幼子,心中有了一丝决断。

“还是先与皇后商议一下吧。”

刘肇那养活的孩子只有长子刘胜和幼子刘隆,而邓绥之所以立刘隆为皇帝,是因为“长子胜,有痼疾”,长子刘胜有奇怪的病总是不好,所以当不了皇帝。

刘隆即位为帝,由邓绥邓太后临朝称制,改年号为延平,封刘胜为平原王。

公元106年9月,刘隆离世,因年不过周岁,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

汉殇帝是帝王历史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被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因继位时间短,年岁小,所以不列功绩

大汉,

刘邦看着天幕百无聊赖,

说实话,虽然是自己子孙,但毕竟年代久远没什么感情。

而且自己也没早夭过什么儿子,实在无法感同身受。

只有一点他比较在意。

就是看后世子孙的寥寥几句评价,他感觉这邓太后不是个简单人物啊。

大汉武帝时期

有阴谋!

这是刘彻脑子里的第一想法!

前前后后十几个孩子都夭折了?

开什么玩笑!

夭折一半,乃至三分之二都说的过去!

皇权旁落!

这是刘彻脑子里的第二想法。

刘彻的手指轮点着桌面,脑中的思绪将各种信息快速联合处理着。

一旁的卫子夫看着刘彻在思考,大声都不敢出。

一国之储君能让皇帝如此战战兢兢,担心养不大,这说明了宫廷内争斗已经十分残酷激烈了。

而这种残酷激烈只有一种可能。

刘彻眼里闪过一丝精光。

外戚!

这个邓绥不选刘胜继位真的是因为刘胜“痼疾”吗?

还是因为刘胜年岁太大呢?

刘彻心里生出一丝不安。

他不知这股不安为什么突然这么强烈,他就是知道有一件十分重大的事在东汉那个时间里蕴涵着。

突然,他脑中又闪出一道疑惑。

宦官在这里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公元106年9月,十三岁的汉安帝刘祜继位。

刘祜,汉章帝之孙,废太子清河王刘庆之子。

刘祜只所以能上位,除了刘胜痼疾,刘隆早夭以外,还因为他十岁通读史记,从而“和帝称之,数见禁中。”

刘隆夭逝后,邓绥与兄长车骑将军邓鸷定策禁中。由邓鸷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刘祜入宫斋戒。

随后邓绥下诏,和帝长子刘胜年少“被痼疾,念宗庙之重”不宜继位。由章帝长孙刘祜承嗣和帝大统。

邓绥为太后,继续临朝称制。

而刘祜也比较倒霉,刚继位各种天灾来袭,

大如飞雁的冰雹,十三州内有十州连续两年出现蝗灾。

一百零五郡,十八个郡国发生地震,四十一个郡国发生水灾,二十八个郡国受风暴和冰雹的袭击。这种现象出现了整整八年。

每年都有十个郡国以上出现灾害,并且是好几个灾害一年一起出现。

大明崇祯时期

好眼熟啊

当时,这些突如其来的灾害都被邓绥一一治理,具体的太长就不细说了。

简单来讲,就是皇家缩减用度以做表率,然后从未受灾和受灾较轻的地方调粮到重灾区。

而在这时,周边四夷认为这么多的天灾轮番上阵下,东汉一定灭亡了,随后纷纷开始“四夷入侵”

天幕上,东汉地图上狼烟四起!

其中东北、北方、西北、西方、西南。滚滚狼烟连成一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