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绩(1 / 2)

加入书签

第113章曹丕的功绩

魏文帝曹丕

军事成绩:于法统上收复益州上庸三郡。

平定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促进和巩固了北方的统一。

任用苏则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

启用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府,恢复中原朝廷在西域的治理。

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多次击败鲜卑,维护北疆安定。

三次征吴,无功而返。

评价A级,得四分。

制度建设:废除中常侍、小黄门,确定九品中正制,将地方举荐权力收归中央。

定令妇人不得干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

削夺藩王权利,无治权与兵权。

设立中书省,集中皇权。

评价B级,得三分。

外交策略:无外交。基础评价C级,得两分。

民生经济:税为什一,与民休养,北方再次安定繁荣。

“广议轻刑,以惠百姓”,“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

评价B级,得三分

用人识人:平平无奇。基础评价C级,得两分。

后世影响:编撰的典论是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著,对当时文坛作品进行品评,并提出了文学创作的一些原则。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

燕歌行开创七言诗局面。

另有七步诗,但为语不计入评价。

评价A级,得四分。

总分:十八分。

大魏开国皇帝、三国时代划分人、中国文学自觉启蒙人、第一首文人七言诗作者、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作者、第一部志怪集作者、第一部类书组织编纂者、婉约诗风先行者、汉音到魏响转化者、大量成语发明人

住不下了,住不下了!

曹丕文学史地位最高的是他的文论成就,而不是文学作品。

学过古代文论的都知道,曹丕文论史上地位非常高,可是说是我国文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他的典论是我国第一本文学理论专著。

首次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提出了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提高到了传统经典相等的地位,极大的促进了魏晋文学的兴盛。

来来来!都看看啊!这就是让你们做阅读理解的“罪魁祸首”!

曹丕的才华完全被曹操和曹植掩盖了,可惜世人就只记得他的狠毒了,逼弟弟作七步诗,可问题是七步诗的故事正史并没有记载。

而且一个在好友葬礼上学驴叫为好友送葬的人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吧。

第一,学驴叫跟七步诗一样,都是言。

第二,王粲:我就剩学驴叫了是吧?

曹魏文帝时期

金光再现!

曹丕一脸懵的看着手里的东西。

“豆豆子?”

翻来覆去,仔细端详。

捏一捏,嗅一嗅。

曹丕确定了,这就是一颗普通豆子!

顿时,他脸都绿了。

一旁赶来的郭皇后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莫不是,要陛下吃下去?”

曹丕瞥了一眼郭皇后,心里也没个准。

但一想到明年自己就要驾崩,还是赌一把吧!

直接将手中的豆子扔进嘴里。

豆子入口即化,一股暖意自丹田起,遍布全身。

“陛下可有何不适?”

郭皇后紧张的看着曹丕。

曹丕缓缓睁开眼睛。

“增寿七年。”

“七年?但也不少了。”

曹丕也觉得不少了,但心里总是觉得怪怪的。

这个七是不是跟那个莫名其妙的七步诗有关系啊?

没有原因,他就是感觉被嘲笑了。

大汉,

刘邦打量着这天上的评价。

“娥姁,你别说,这小子的确有点东西。”

吕雉点点头。

“做为守成之君,是合格的。”

将面前案几上酒壶拿起,刘邦喝了一口。

“就是这防备藩王防备的太过了。”

“朕还是觉得,给藩王一点权力比较好。”

一旁的吕雉不置可否。

汉末献帝时期

曹操看着天幕上曹丕的功绩,一脸疑惑。

“这制度很好啊?为什么才三分?”

一旁的司马懿也点点头。

这些制度都没问题啊?为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