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4.第130章 司马昭弑君(1 / 3)

加入书签

第130章司马昭弑君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许昌。

司马昭将手中的诏书扔在案几上,一脸难看。

随后看向殿内的众将。

“诸位,可有何良策教我?”

众谋臣武将互相看了看。

“将军,会有一良策!”

一片寂静中,一头戴长冠,宽袍大袖的士人,傲然开口。

时任中书侍郎的钟会给司马昭提出一条计谋,拉拢尚书傅嘏,一边让其继续上表,敷衍朝廷,一边与司马昭一同率大军北上,快马加鞭赶回洛阳。

公元255年二月初一,司马昭大军驻洛水南岸,兵逼京畿。

二月初五,司马昭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

汉末献帝时期

“可惜了,这次是真的大势已去。”

这曹髦主动下诏留司马昭镇守许昌,真是最厉害的一击。

钟会?莫不是钟繇之子?

曹操目光阴沉。

若不是此人献计,司马昭也无非变成一个拥有有限兵力的大吏而已。

只要曹髦一纸令下,司马昭就立陷危境!

总不能满朝文武还都是司马家的人吧?

呵!

公元256年四月,赐大将军司马昭衮冕之服,赤舄副焉。皆帝王服饰。

八月,进司马昭为大都督赐其“奏事不名”“假黄钺”,封为高都公。

公元257年,诸葛诞召集淮河两岸的将士,总计十万人,又在扬州地区招募军队五万人,集中寿春,反叛司马昭。

司马昭征集天下人马共二十六万人,偕同魏帝曹髦与太后一同亲征平定淮南。

司马昭因功被晋升相国,但拒受。

公元260年四月,擢升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洛阳宫太极殿

“砰!”

头戴金冠,身穿玄服的曹髦拍案而起。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看着突然发泄不满的皇帝,底下三人面面相觑。

“朕不能坐在这里等着被他罢黜!羞辱!”

“凌云台内的兵甲已尽在朕手!”

“今日,朕当与你们一同行动,朕要亲自讨伐逆贼!”

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卷黄绸诏书,扔在地上。

“朕主意已定!”

随即向后宫走去,殿下三人对视一眼,退出大殿。

公元260年五月初七,曹髦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展“衣带诏”共伐司马昭。

而趁曹髦入宫禀告太后时,王沈、王业奔走告司马昭,呼王经一起,王经不从。

大汉文帝时期

“唉!这曹髦恐怕是活不成了。”

刘恒与窦漪房俱都诧异的看着吐出这句话刘启,脸上的惊讶之色完全掩盖不住。

一旁端坐的刘启余光瞟见,暗自挺直腰板。

哼,阿父!阿母!

孤已经不是以前的孤了!

抄完一遍左传的孤,现在脑子里充满了智慧!

孤,要让你们大开眼界!

都闪开!

孤,要展露“锦衣”了!

刘恒和窦漪房看着那虚空捋须的刘启,强忍着笑意。

就见刘启板着脸,装似严肃道:

“春秋之时,鲁昭公不能忍季氏专权,遂与大夫郈氏、臧氏联合讨伐季孙如意。”

“但最终军败逃走,投奔齐国,从此流亡在外,引起天下讥笑!”

“哦?这,其因为何?”

一旁的窦漪房强掐着大腿,忍着笑意。

看着自家陛下煞有其事的向刘启询问缘由。

刘启抬头,一振袍袖。

“其因无他,唯季氏专权已久!鲁国上下政事皆出其手,人心不在昭公!”

“而今,权在司马氏,为时亦久!”

“无论朝廷及四方,皆愿为司马氏效力,他们不懂逆顺之理,又不是从司马昭才开始的。”

“且,司马氏军权在握,皇帝宿卫可用者怕是为数寥寥。”

“兵甲寡弱,他用什么讨伐?”

“一旦发动,只怕不是要铲除他,而是让他趁势反扑!”

“大祸深不可测,实在是欠诸多考虑!”

刘恒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有理有据。”

刘启暗自高兴。

“可见抄书是有用的,天禄阁里的书你就尽抄一遍吧!”

刘启的脸僵住了。

天天禄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