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55.第151章 李治限时返场(1 / 2)

加入书签

第151章李治限时返场。

公元410年二月,卢循、徐道覆起兵,连取南康、庐陵、豫章各郡。

朝廷急征刘裕,当时刘裕刚灭南燕,有“清荡河、洛”、光复中原的志向,但在收到诏书后,被迫撤还建康。

三月二十日,江州刺史何无忌与徐道覆大战于豫章,兵败身死,举朝震骇!

刘裕再得知何无忌死讯后,担心建康失守,于是使用船只运输辎重,自己率领几十名精兵从山阳加速回防建康。

四月二日,赶至建康。

此时群臣有奉晋安帝北渡迁都的想法,刘裕认为“若一旦迁动,便自土崩瓦解”坚决不同意迁都。

“行两面包夹之事!那还有他刘裕什么事!”

瞥了一眼旁边散开的奏章,李治语气依旧。

“但,绝不能让一个人独断,变成两个人的决策。”

六月,晋安帝授刘裕为太尉、中书监,加黄钺。但刘裕仅接受所赐黄钺,其余官职一并推辞。

七月十日,卢循顿兵建康城下两个月之久,师老兵疲,粮食给养都发生困难,只好从蔡洲南撤,退守寻阳。

“问题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当初想法。”

曹丕与曹叡一头雾水。

霍去病:似乎带兵打仗的人是我吧陛下。

“早知道朕当年就不亲征柔然,南下打晋朝好了!”

抿了一口蜜水,曹操叹息道。

二更兽进化!!

正在进化中,请勿打扰。

昨天看到一段短视频,是郑国霖老师演的李治,基本符合我对李治的印象。

武媚娘轻饮一口茶汤,又缓缓放下。

“真好”

刘裕进军大雷,先后与卢循等人战于大雷、左里,卢循军又损折了数万人。

公元411年正月,刘裕于班师回到建康,被授为大将军、扬州牧,赐班剑二十人。

“孙权像个缩头乌龟,却时刻准备咬人。”

“陛下!”

这东晋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三月,卢循率部到达广州,但广州州城番禺早已被晋军占领,循围攻番禺二十余日不下。

“媚娘,知道卢循为什么会败吗?”

一旁正在将茶水二沸时所产出的沫饽杓出的武媚娘继续看着炭火,摇摇头道:

“妾不知,许是宋武帝能征善战的缘故?”

“首鼠两端,最后身死。”

“这样,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卢循之败,最主要的就是他败在没有一以贯之的决心和战略。”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断了卢循退路。”

“卢循的顺从从来都是有前提的,就是始终留有退路。”

又腹黑又别扭,有一股子喜怒无常逐摸不透的帝王气。

“司马家祖上也是跟汉高祖争过天下!当过大汉征西将军的人!”

玉枕摔的四分五裂。

北魏明元时期

平城南宫

拓跋嗣看着天幕,一拍大腿!

“哎呀!你这天幕来的何其晚也!”

“你们就不能有一丝血性吗!就知道跑吗?!”

“要是打两场仗他们就想着东迁或者西迁,朕也不用这么累!”

二月五日,兖州刺史刘藩,率孟怀玉等诸将追击卢循到岭南,孟怀玉攻克始兴,斩徐道覆。

“第二次则是听说宋武帝已经赶回,吓得想要撤退,却被认为要乘胜前进的徐道覆拦住,从而耽误了几天时间。”

徐道覆力争“疑议多日”,卢循才同意继续进兵。

刚播下一颗春天种子的司马炎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大唐高宗时期

大明宫内,

“所以,卢循起事从一开始就是在两个人的意见上彼此纠缠。”

大汉献帝时期

坐在庭院内的曹操看着天幕摇摇头。

握住釜锅的长柄,将茶水斟到两盏描金茶盏里。

一一一.二五三.二二八.一三

眉眼弯弯道:

“是啊,陛下。”

“但凡他们二人有一个似晋朝这般。”

李治双手端起茶盏,慢慢抿了一口茶汤。

“决策者可以乾纲独断,也可以舍己从人。”

四月二十四日,卢循又南袭合浦,转战至交州,兵败投水死自尽

司马炎头也不回的怒吼一声。

“这匈奴怎么就不能像晋朝一样呢?”

李治放下茶盏,轻声道:

大汉武帝时期

未央宫椒房殿

刘彻向后一靠,倚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