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2.第158章 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请谨慎观(1 / 3)

加入书签

第158章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宋文帝刘义隆

军事成绩:固执己见,打压将领,疏于军备和军队训练,贸然兴师,遥控指挥,致三次主动北伐全部失败。评价D,得零点五分

制度建设:“立钱署,铸四铢钱”,“按月分俸”,创造“四馆学”。评价A级,得四分。

外交策略:天竺国、呵罗单国、师子国、都婆娑达国、扶南国、苏靡黎国、婆皇国、婆达国,倭国君主遣使朝贡。

大夏国、柔然、北凉国、北燕、百济、高句丽进行交聘。

评价B级,得三分。

民生经济:“土断”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下令减轻和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元嘉之治”。评价B,得三点五分。

用人识人:识人不明。评价E级,得零分。

后世影响:元嘉之治,元嘉草草。评价B级,得三分。

总分:十四分

拓跋家和刘家明显不同,刘家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拓跋家则是一代胜过一代。

第一代拓跋珪是龙,第二代拓跋嗣是龙,第三代拓跋焘是强龙。

刘家第一代刘裕是龙,第二代刘义隆是蛟,第三代那些连蛇和虫都够不上,那是蛆。

刘宋可惜在用人不明,或者说用人不知,导致好不容易整军北伐,伐无主将。

不是用人不明,是实在没人了。当年那些死在关中的名将随便拿出一个都完爆宋文帝那些。

偌大个刘宋,总会有豪杰英雄诞生,怎么可能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缺乏的只是那个能够发掘提拔大将的慧眼明主。

宋文帝就是典型的好大喜功,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文景之治那么好的例子他不学!学汉武帝!

真有你的,一口气骂四个人,但话又说回来,就看后面那几代刘家天子,十个文景之治也救不回来。

刘义隆虽然被吐槽元嘉草草多,主要是因为北伐不利导致国内经济衰败,而且死于至亲之手,让辛弃疾给他出了名,但其实在南朝他的文治都是第一的,元嘉之治可不是吹出来的。

大唐,

坐在凳子上握着长孙皇后手的李世民淡淡评价着:

“宋文帝为了进行北伐,诛杀徐羡之等权奸,勤修内政,与民休息六年之久,然后方才准备北伐,这也不能说是没有好好准备。”

“北方的拓跋接连讨伐,军队西北征战不可能疲惫,这也不能说不是北伐的好时机。”

“但将领任用不当,是等于把士兵的性命白白送给敌人。”

望着天幕,李世民出神道:

“自晋朝、刘宋以来,国家法纪毁堕,伦理道德破坏,人皆尽丧廉耻之心,这种现象也并非一日。”

“周札响应王敦作乱,打开石头城门迎王敦入城,但死后却得以与卞壸、桓彝一同受到追赠、抚恤。”

“王谧把天子的印绶解下来交给桓玄,而等到桓玄死后,反归朝廷而任三公,不仅没有遭到惩罚,反而得到了荣宠的尊位。”

“像东晋、刘宋与王谧这样的臣子,都该早就灭亡了。”

“但东晋、刘宋其君犹能传及其世,士大夫犹能全其族者,何也?”

面对李世民的反问,李承乾抿了抿嘴,开口道:

“盖君臣之道丧,而父子之伦尚存也。”

南朝宋国六十年的政治以元嘉为线,可以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

正常阶段和神经病阶段。

元嘉之前属于正常阶段,皇帝像个皇帝,朝政基本正常。自元嘉以后,这个刘宋就坠入了深远之中。

作为刘义隆的第三子,捡了皇位的刘骏还是有作为的,像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厉行改革。

罢免侨户和推行土断之策,改善版籍混乱的局面,使国家编户有所增加。

又如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和抑制兼并,打击豪强兼并的行为,减轻百姓负担。

提拔和全面起用寒门人士担任要职,进一步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特权。

削藩平乱,还夺回了被北魏侵占的济水北岸。

大汉,

刘邦眯着眼睛,狐疑不已。

你这么夸,那后面他一定是干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吧?

弄的乃公好心慌啊,不知道顶不顶得住。

东晋安帝时期

刘裕正襟危坐。

开始但是吧,我顶的住。

但他不是个人,或者说,不愧是刘子业的父亲?

皇帝好色正常,那么大的后宫嫔妃任你享乐对吧。

但刘骏的好色跟银乱是古往今来排名第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魏书:“骏**无度,蒸其生母路氏,秽污之声,布于欧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