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01.第292章 踌躇满志的唐德宗(1 / 2)

加入书签

第292章踌躇满志的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

天幕上。

一名婴儿生长与繁华盛世。

长成的少年又奔走于乱世。

继位的帝王端坐欲将治世。

生于公元742年四月十九日,长安的大内宫中。

当时唐朝正处在鼎盛的局面之中,幼年的李适作为帝国的皇子更是享尽盛世繁华。

但物极必反,经历了极度的奢华过后,唐朝迎来一场亘古少见大灾难,安史之乱。

那一年,李适才只有十四岁。

公元779年五月二十三日,太子李适即皇帝位,是为德宗,时年三十八岁。

经历过安史之乱后,此时天下虚耗,人口十不存一,赋税更是艰难,朝廷屡屡入不敷出

唐德宗深知“国之命脉,在于经济”,想要恢复大唐的盛世气象,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经济基础。

于是他即位之后便着手开始进行经济政策的改革。

大唐。

一睁开眼就看到天幕上的前因后果,李世民直感觉晦气!

“肃!代!德!”

“三代了!李隆基那小子的屁股还没擦干净!”

李世民现在是真恨不得一刀捅死他!

经历过那种盛世,哪个人心中没点执念。

就怕他急中出错啊!

大唐德宗时期

李适看着天幕,心里百转千回。

“藩镇啊”

首先是减少皇宫用度,放出宫女一百多人,并裁汰梨园使及伶官等计三百人,剩余的也归入专管礼乐的太常。

并禁止官员经商,同时严厉惩处贪污**者。

下旨停止一切冬至、端午等年节还有皇帝生辰时,所向朝廷缴纳的岁贡。

将已经缴纳的贡品悉数交送度支,以此来抵用上贡地方的赋税。

大隋。

昏昏欲睡的杨坚提起精神。

莫不是要回光返照?

这小子有一套啊!

一是对自己作出的承诺实施了兑现。

二是用它们来抵消百姓的赋税,这不仅给各地方官员留足了面子还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

这一来一去,不仅节流财政还得了好名声。

有了好名声,再对藩镇徐徐图之。

大唐中兴有望啊!

杨坚略有些兴奋,随即又一愣。

不对啊,朕这么兴奋干什么?

晦气!

纵然唐德宗厉行节约,但皇室和朝廷的财政仍然捉襟见肘。

大唐代宗时期

李豫深深的叹了口气。

天宝十三年,大唐有户口九百余万,人口五千二百八十余万。

而广德二年,户部呈奏的结果是天下总户数仅余二百九十余万,总人口只剩下一千六百九十余万。

大唐极盛之时,人口有五千两百多万,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一!

而且这些剩下的人口,所能提供的税赋也是今非昔比了!

大唐财政采取的是“租庸调制”。

地方州县根据本地的田册征收田租,按户籍征发劳役与兵役。

但经过安史之乱,整个大唐的田册、户籍全乱!

因为战乱,一大批人流离失所。

因为朝廷征税,又有一大批人逃离原籍!

大批流民散落在各地成了没法征收租税和劳役的“客户”,河朔藩镇连赋税也不上缴中央。

朝廷能征税的户籍数量更是少得可怜

这还不算维持数量庞大的中央军

李豫不想不觉得,一想就不由得捂着胸口。

“嘶!”

手臂牵动伤口,疼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情况下,谁能让大唐重新富起来,谁就是大唐的救命恩稻草!

赋税沉重,财政空虚。

唐德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用了崔佑甫和杨炎为相,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废按人丁征税的租调制为“两税法”。

两税法是将原有的一切杂七杂八的税项改为田税和户税两种。

当农民收获之时便派税吏下乡,不管是本地土户还是因战乱迁移到当地的客户,一律按照田亩和户口统一征收。

以“户无土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指导理念,不论是土著户还是外来的客居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

征税不再以人丁为主,而以土地财产为主。

具体内容为六项。

一,由朝堂制定总税额后,再分派到各地方征税。

二,征税的对象不分内外亲疏,依据自身财力制定税率。

三,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