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04.第295章 白发孤城怎敢忘大唐(1 / 2)

加入书签

第295章白发孤城,怎敢忘大唐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众皇帝齐刷刷翻个白眼。

真不愧是你啊!

唐玄宗出逃长安,唐肃宗灵武继位,随后不断调集西北边军勤王平叛。

安西兵长年与周边的异族势力争夺西域控制权,凶猛彪悍,骁勇善战,被大批内调。

安西兵的内调对平定安史之乱起了重要的作用,却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势力。

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吐蕃乘机大举进攻河西,尽陷兰、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占领河西、陇右之地。

公元764年,仆固怀恩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对抗朝廷,引回纥、吐蕃以及党项部族十万兵将直逼长安。

河西节度使杨志烈采用围魏救赵之策,从敦煌、肃州、甘州、凉州调集五千精兵攻打仆固怀恩的驻地灵武,迫使仆固怀恩撤军回救。

结果,长安得救,然五千精兵苦战数日,全军覆灭。

随即吐蕃抓准时机,重兵进攻河西。

公元765年十月,杨志烈的战死,河西几乎被吐蕃全境占领。

时,朔方节度使、中书令郭子仪上书唐代宗,请求选拔得力干将前往安西、北庭两地巡抚,他推荐了自己的侄儿郭昕。

公元766年,就在郭昕抵达安西不久,吐蕃相继攻陷甘州、肃州,占领全部河西之地。

接替杨志烈出任河西节度杨休明战死,河西唐军主力被歼灭,西域与唐廷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完全被切断。

而安西经过两次分兵,四镇仅余万余兵马。

郭昕就领着这万余安西军,守着大唐的飞地,抵抗强大的吐蕃。

天幕上。

画面来到黄沙飞舞之地。

城墙上血迹斑斑。

盔甲破旧,陌刀染血的白发将士们背靠着墙垛。

避着顺风而来的风沙,捧着一团黑漆漆看不清的食物啃食着。

“你说是长安远还是日头远。”

一名独眼老兵看着阙楼上随风飘扬的三辰旗。

怼了怼身边缺了半口牙还费力啃着食物的老兵,出口询问道。

老兵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直娘贼!当然是日头远!”

“长安几千里就到了!你特娘能到日头上去吗?!”

一开始的老兵拿出水囊饮了一口,随即看向缺牙的老兵,叹息道:

“那怎么,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呢”

“当初在朱雀大街,还有个小娘子给我一支折柳呢”

漫天的风沙突然卷起,独属于西域的那股沙尘扑打在突然安静的众将脸上。

“直娘贼!”

缺了半口牙的老兵突地踹了独眼老兵一脚。

“当乃翁没读过书啊!”

“伱说的那特娘是晋明帝的典故!你个老张头在这装大头翁!”

独眼老兵动都没动,嬉皮笑脸岔开话题:

“老丁,没想到你还真读过点东西啊!”

缺牙老丁一仰头,一脸骄傲的刚想说着什么。

花白的胡须突然飞扬起来,随之而来的一蓬乍起的鲜血。

众人看向惊变之处。

缺牙老丁捂着脖子,一只利箭穿透脖子。

染血的箭头闪着血色。

没有慌张,没有嚎叫。

众人只是平静的看着这一幕。

独眼老兵,缓缓放到开始抽搐的缺牙老丁。

“走吧,走吧,还有我们呢。”

“没事的,我们守得住放心去吧去吧。”

老丁直勾勾的看着眼前的同袍。

返着血沫的嘴扯出个怪异的微笑。

最后抬眼看向那随风飘荡的三辰旗,一动不动。

“安西军!”

“万胜!”

西域与长安之间十五年不通消息,唐朝也不知道他们的存亡。

一直到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西域守将终于与大唐取得了联系,郭昕派遣使者从回纥绕了很远的路到达长安。

唐德宗得知西域的郭昕和曹令忠率领将士仍在苦苦抵抗,大为感动,满朝文武皆垂泪。

然而除了将郭昕封为武威郡王,兼领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

为曹令忠赐名“李元忠”,将其封为宁塞郡王,兼领北庭大都护兼伊西、北庭节度使,将两镇将士连升七级等空头封赏外。

唐德宗也是无能为力,派不出一兵一卒的支援力量。

安西、北庭的命运只能由郭昕和曹令忠自己想办法。

他们大力屯田、发展生产、继续使用大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