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章朝廷来信(1 / 3)

加入书签

第66章朝廷来信

看那陈川官出得院门,朱文琅吁了口气,回过头来,道:“何大人通报说嘉定府腊月二十三又发生灭门命案,从手法来看和曲阜县命案一模一样。”

“成都府旁边的嘉定府?天一盟做的?”唐延雄问道。

“必然是了。”朱文琅道:“乃一当地富户,灭门,烧宅,全家五十三口无一活口,仵作报说还有女子惨遭强暴,死状奇惨。”

“朱少侠已将所知天一盟的事,还有那保守知府王思进的事,都告诉何大人了吧?”

“嗯,都告诉他了,他也已将此事向皇上老叔禀报。”

“皇上怎么说?”唐延雄关切地问。

朱文琅未奉圣旨擅自杀了一个从四品的地方知府大员,若真论起来乃是有违大明律法的杀头大罪,说得再严重些便是形同谋反。若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真要追究起来,朱文琅难逃一死。若真是那样,唐门这次如此清晰地向朱文琅示好,不但无法取得朝廷的谅解,甚至还会牵扯其中,令唐门万劫不复。这让唐延雄如何不关心?

朱文琅见多了朝廷官员之间的忽分忽合,互相之间的勾心斗角,如何能不明白唐延雄的心思?只是唐门虽是江湖武林中的大门派,门中高手众多,但说到底在朝廷面前依旧是平头百姓,几千上万大军调过来,便能很轻易地将唐门杀成白地,与朝廷打交道如此小心谨慎便也可理解了,趋利避害乃自古人性,更何况无论是唐延雄还是沈园雪,一个堡主一个门主,或近或远的门中子弟,大多不出五服,尽在诛连范围之内,数百近千条性命,生死皆在他俩一念之间,又如何能容得他们不去舍弃自身情感,而纯粹从利害得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哪怕沈园雪从未表露过类似的担心,而是对他十分慈祥爱护,朱文琅也相信,若真是朱元璋要问朱文琅的罪,沈园雪和唐延雄都会毫不犹豫地马上抛弃他,远离他,甚至为了讨好朝廷而对他出手。

对于这一点,朱文琅十分清楚,也没有丝毫的抱怨,甚至一点意见也没有。

却见朱文琅轻松一笑,从怀中掏出那块黄色丝绢,递给唐延雄:“皇上老叔对我杀了王思进丝毫没有降罪,反而正式授予我巡按钦差之权,有权对四品以下的地方官吏朝廷考察和处置,证据确凿的许立斩。另外,还把我让徐县令刻的那十六个字,御笔亲书,着令天下所有县衙皆立‘戒石碑’。”

那黄色丝绢上正是“尔俸尔?,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落款“大明洪武乙丑御书”,果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御笔亲书。

“皇上圣明。”唐延雄口中称颂,心中顿时彻底放心,心中也不禁为朱文琅的“圣眷”惊叹不已,擅自杀了一个四品官,不但没降罪,反而正式任命为钦差,再多杀都没事。唐门与朱文琅拉好关系,在朝廷中便有了一个极有份量的说话之人。唐门虽是武林门派,并不追求出仕拜官,但作为一个颇有势力的“地方乡绅望族”,与朝廷的关系好坏直接牵扯到门派的存亡。

念及于此,唐延雄心中是一万个佩服自己母亲的眼光和魄力,在还根本没有知道朱元璋的态度之时便如此坚决地支持朱文琅。

“那关于天一盟的事,皇上如何说?”唐延雄又问道。

“何文灿来信说。”朱文琅道,脸上有淡淡的微笑,似乎已从何文灿的书信中看透了他的心思:“他会奉皇上旨意,与我配合,分两边同时查办天一盟案。而江湖中的事则交给我,由我便宜行事。目前重点是四件事,一是在朝廷官员中仔细筛查分辨天一盟的人,这事他来主办。二是借助江湖力量找寻天一盟中人,此事由我来主办,可便宜行事。其三是尽可能破坏天一盟的行事,无论是行刺还是灭门之类的案子,其四是尽快找到天一盟的总坛在所,以便朝廷调军剿灭。这后两件,须我与他两人一起配合,我若需要调动朝廷的力量,皆可通过锦衣卫来协调配合,也可使用皇上老叔给的金牌,直接调动地方兵卒协助。当时皇上老叔就答应过,我用金牌可以随时调动五百军士协助查案,地方须得全力配合。”

“如此最好,皇上确实对朱少侠十分信任。”唐延雄感叹道:“却不知朱少侠下一步准备去哪?”

“本来是打算拿着奶奶的书信回少林寺向普云大师交差的,不过何大人说成都又发生了灭门案,我想过去看一眼,时日越久,可查的线索也会越少,明天……我明天便走吧。就是这书信……”朱文琅说着从怀中将刚刚唐延雄给他的沈园雪写给少林普云方丈的信掏了出来:“……算了,我还是让锦衣卫帮我送到少林寺吧。”说着又将信收回怀中。

唐延雄正想说此信再由唐门弟子直接送去少林寺并不方便,却不料朱文琅已想到此节,微笑着拱拱手:“如此最好。多谢朱少侠了。”

从一开始到现在,唐延雄对于朱文琅,都并非一位武林前辈对待后生晚辈的态度,而是真正地将朱文琅视同为与他地位相同的“武林同道”来对待,没有丝毫轻忽或礼数不到之处。

“对了,菜已上好,朱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