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章成都遇故(1 / 3)

加入书签

第69章成都遇故

他是想打探明白一些郑如宗和朱文琅到底有过什么关系,若是关系密切,郑如宗在朝中有这样的后台,那日后自己和郑如宗相处则更需更加慎重,不可当寻常下属相待。

“是啊,我们数月之前在山东济宁府曾有过一面之缘,朱某还穿过郑夫人亲手缝制的一双布鞋呢。”朱文琅笑道:“郑大人家人都还好吧?”最后这句明显是对郑如宗说的。

朱文琅这话让朱守仁等人更是摸不着头脑。

“都好都好。多谢钦差大人记掛。”郑如宗回道,接着又向朱守仁等解释:“数月之前,老朽奉朝廷诏命,由山东迁任四川,与拙荆家人一同乘车,在济宁城中,马受惊狂奔,多亏钦差大人神功,力止惊马,免我一家倾巢之灾。事后钦差大人飘然而去,不留名姓。今日幸得重见恩公,不然老朽还不知道救我一家性命的是哪位少年英雄呢。想不到恩公不但武功卓绝,而且还是朝廷重臣,皇命钦差,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一番话出,朱守仁上官灵等人才恍然大悟。

“不敢不敢,郑大人实在是过奖了。郑大人一位三品大员,上任时却只是一家共乘一辆马车,身无长物,两袖清风,良臣风范,也实在让朱某钦服啊。”朱文琅也确实从心底敬佩这个郑如宗,至少他在皇宫中生活这么多年,还没见哪一个朝廷大员清贫如许的,更何况还是个三品的地方大员。若是旁人,四五品官员的马车只怕都比这郑如宗的车气派得多得多。

“郑大人的清名天下共知,一身风骨,两袖清风,为朝廷表率,皇上都曾为此大为嘉赏。”朱守仁在旁边插言道。

“朱某奉圣命,前来查问成都灭门命案,郑大人主管此案,不知能否略加详述?”朱文琅见寒暄已毕,便进入正题。

“此案乃四川成都府治下从未发生过的灭门大案,共被害五十三人,上至八十老妇,下至数月幼童,无一幸免。下官曾查阅成都府历年旧档,皆未曾发现过如此大案,倒是听说山东河南等地,近一两年来,也曾发生过数起灭门血案,但详情不得而知。此案受害之人乃地方缙绅,当地声名尚好,据查并无结怨极深的仇家,当不至因仇而横遭灭门。有四名妇人家眷先遭强暴,后被刀劈剑刺而亡,但从现场勘察,当为劫财而为。张家乃当地富户,案后却不见丝毫浮财,细软金银俱被劫去,暴徒还妄图焚屋灭迹,但被乡民所觉,数百乡民相约救火,将贼人吓跑,被焚房屋数间,但大部尚在,尸首等残迹被烧焦数具,余者也大部留存下来。据下官看来,贼人劫财是实,强暴只是强人顺手而为,其目标当为张家家财,至于灭门焚屋,当是不愿留下任何痕迹。”

“那郑大人对此案凶犯有何看法?”朱文琅听郑如宗说得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心道:“看来这位郑大人不但为官清正,更是一员干吏,实属难得。”又追问道。

“据下官推测,此案应非当地强人所为。从尸首所受刀伤剑伤来看,凶手定是孔武有力的江洋大盗,且为数众多,至少十数人以上。据前往救火的乡民所见,曾见十余条黑影遁往山林,大约是江湖人常穿的夜行衣。多数受害之人一刀毙命,正中要害,贼人定然武功甚高,绝非乡间混混所能为者。其余的线索尚在勘查之中,现场下官已派兵丁守卫,闲人不得靠近,尸首收进仵作房,未曾下葬,幸得冬日严寒,保存完好。此乃要案,下官也已将目击乡民收监,只是嘱咐狱卒好生照料,未叫他们受委屈。”

“嗯,好,郑大人办案果然干练。不知朱某能否看看此案案卷?”

“这是自然,下官已随身带来。”说罢便叫众人奉上厚厚一叠卷宗。

“郑大人好准备,知道在下要看,已先带来了。”朱文琅一边看上官灵接过卷宗,一边笑道。

“恩公过奖。”郑如宗微微站起,拱手道。

“既是如此,不知朱大人能否安排驿站让朱某住下,看看卷宗,明日我们便出发到邛县命案现场去看看,再看看那些尸首,问问收押的乡民。”朱文琅道。

“那此事便由郑大人主办,全力配合钦差大人。”朱守仁对郑如宗道。

“是,下官遵命。”郑如宗连忙应承。

朱守仁又转向朱文琅道:“驿馆早已收拾妥当,有兵丁服侍,各项用度物品俱都齐备。钦差大人和宝眷只管安住,驿馆甚大,大人的随从都可住下。”

“你说……”旁边唐玥忍不住叫了一声,见场合不对,又忍住,只是用眼盯着朱文琅。

朱守仁一时不知什么地方说错话了,迷惑地看着朱文琅,又看看唐玥。

“呵呵,朱文琅只是一个人,没什么宝眷,这几位也不是我的家眷随从,都是朱某的朋友,这位是山东来的上官灵,这位是川中的唐姑娘,这位是唐姑娘的丫环,那位则是云南的丽娜姑娘。”朱文琅看着唐玥被朱守仁的话弄得满脸通红,心中有一种恶作剧的开心,不过还是笑着给朱守仁和郑如宗解释道。

“哦,本官冒昧,冒昧,几位莫怪,莫怪。”朱守仁连忙拱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