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古代农女23(1 / 2)

加入书签

皇帝这几年年纪大了,那些皇子们夺嫡之争把朝堂弄的乌烟瘴气,皇帝也有一些老糊涂了,每天就看着自己的十几个儿子斗的跟乌鸡眼一样都不管管。

不过还好的一点就是,虽然有点糊涂了,倒也没跟以往的皇帝一样寻找长生,也没相信江湖老道的话乱吃药。

国家治理的很好,就是那十几个皇子的夺嫡之争让一些人殃及池鱼,或者给某个皇子背锅的。

这几年京城动不动就是抄家流放的,流放之地,不是世家大族就是新贵的,或者那些被殃及池鱼的小无辜。

为什么皇帝不管?谁又能想到呢,这里面除了殃及池鱼的无辜,很多都是皇帝一直想抄家的人。

皇帝能力有一些世家大族,从楚国开国皇帝那里传下来爵位,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了,但是这些世家没有几家是能担大任的,一个个酒囊饭袋。

小辈们仗着先辈们陪着开国皇帝开疆扩土的功绩,肆意妄为,多少被欺负的百姓们求告无门,世家大族们还官官相护,黄帝从年轻开始就一直想处置他们,但是一直差个理由。

而那些皇子们的夺嫡之争就给了皇帝的借口,可不就是动不动就抄家流放吗?

开国皇帝不知道怎么想的,给当初陪着自己开疆扩土的人都发了卷书铁欠,让后面的皇帝没都随便处置他们,可不就让那些世家大族们肆意妄为了吗?

如今趁着夺嫡之争,皇帝把他们的免死金牌都收了,虽然用这免死金牌保了他们的命,不过那些过分的还是抄家流放,轻的也是免死金牌收回,在朝中也从实权的位置到了虚职,或者是可有可无的位置上。

感觉皇帝这是给自己中意的儿子被朝堂弄好,等这个儿子继位才不会那么吃力吧!就是不知道这个皇帝中意那个儿子。

毕竟他有二十个儿子,夭折了五个,女儿也是有十个,夭折了两个,所以还剩下十五个儿子,八个女儿。

皇帝在自己女孩陆续成年能嫁人后就给她们赐婚,都是那些他不想人家有太大权力,但是人家又没有过错的,然后都是给这些人赐婚嫁公主。

娶公主的人只有虚职,在朝堂中的地位那都是上朝都不用去的人,而公主的后代就是个郡王或者郡主,有没有封地,那就看他们的母亲跟皇帝关系如何了。

皇帝的发妻给他生了大皇子还有二公子,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发妻没了,然后又娶了一任皇后。

这位继后,也给皇帝生了十五皇子跟十八皇子,还有九公主,可谓嫡子就有三位。

不过继后生的孩子大的十五皇子才十六岁,小的九公主才十岁,在这些夺嫡之争中,继后的三个孩子没有参与,还有一个在封地上的贤王没有参与。

贤王母妃是他国人就决定了他从出生就跟这个位置无缘了,而他之前小时候在宫里被下毒,就是因为他的母妃受皇帝的喜爱,所以是被那些嫉妒的妃子们殃及池鱼的。

虽然从十二岁就到军营里面,避免了被算计的事,但是他在军中战功赫赫,可不就又受到别人的关注我了吗?

这些婉晴都是从剧情知道的,还有他中的寒毒,是他母妃在怀他的时候就被先皇后下毒,因为他母妃承受了大部分的毒,而他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只是他比别人怕冷一些,还有就是不解毒,他就不能有子嗣。

在剧情里面是穿越女救了药谷的传人,而作为感谢王妃的救命之恩,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然后知道他们两个成婚四年一直未有身孕,然后给他们两个把脉才发现贤王中了寒毒。

而贤王为什么不知道自己中毒,是因为他是从娘胎里中毒的,而他母妃在他小时候就没了,所以他就没怀疑过。

先皇后给他母妃丽妃下药的时候就是不想她生下皇帝的儿子,为什么不直接下绝子药,那是因为寒毒不容易发现。

而贤王知道自己是因为中寒毒才没有子嗣时,都没有反应过来,毕竟一直以来觉得冬天难熬,以为是体质原因,没想到是中毒。

不过丽妃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中毒,自然就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丽妃死是因为生重病去的,皇帝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而在先皇后死后,皇帝知道丽妃的死是先皇后弄的,所以才在贤王十二岁后就把他送进入军营。

但是却没有告诉他母妃的死是先皇后干的,因为害他母妃的已经死了,皇帝不想他们兄弟之间有争斗,不过那个时候皇帝还年轻,没有像现在这样看着自己的儿子争斗来争斗去的。

三哥四哥回家后也先后定下婚约,三哥的婚礼在年前,四哥的是在明年的五月。

而五哥已经考上了秀才然后是举人,但是他不想去考进士了,因为他志向没有当官也不是当夫子。

他对做木工木工感兴趣,当初一直读书是因为自己的四哥哥哥一直在努力读书,自己也不敢放下,也就一直努力着。

不过现在长大,知道家人不会因为自己不当官就怎么样,所以考上举人后,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