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章 初临东宫(1 / 2)

加入书签

当天夜里。

四位叔伯聚在一起,拉着李遇给他讲述了如今长安各将门的情况。

“我大唐立国一甲子有余,第一代的武勋全部凋零,第二代的老将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尚且能承袭七分以上的家传武学与兵法要道。”

“然而,古人云:‘富不过三代’。但将门三代,尚可算是中人之姿。至于四代、五代往后的子弟,大部分已经泯然众人,而遇哥儿你的对手就是这些人。”

李四叔说着,冷峻的脸上罕见露出笑容,肯定道:“虽然四叔平日总挑剔你,但以你如今的能耐,只要发挥出一般,就足以惊动全场了!”

李遇听出四叔这是鼓励他,大概是怕自己被骂自卑了。

但他没有这么玻璃心。

李遇笑了声:“四叔不用担心我,我脸皮厚着呢。”

“那就好。”李四叔微微点头,接着道:“不过,陛下这次在东宫设局,是要选出千牛备身,不出意外的话,这未来就是天子近臣。各家将门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定然派出最杰出的后辈。前面说过,大部分人对遇哥儿来说,不足为虑。”

“但是那些上过战场,真正到军营里历练过的对手,你要重视。”

这是李遇第二次听到“上战场”一事了。

师尊宁王下午时就曾提及过,如今四叔再次强调,足以说明那些人当真棘手。

他神情一肃,听着李四叔往下讲。

“此番,对你威胁最大的有三个人。其一,英国公府的徐渭明,他是由已故的老英国公带大的,老英国公与你师祖生前齐名。而且,这徐渭明到安西大营历练过三年,不容小觑。”

李遇闻言郑重点头,表示自己记下。

“其二,鲁国公府的程怀德,他是程氏子弟之中唯一学得家传斧法精髓的,是与鲁王一样的天生大力。”

“其三,临汾郡公府的柴宗俊,其祖母平阳长公主是我大唐巾帼女将之首。柴宗俊,他算是柴氏一族最后的遮羞布了。”

李遇明显感觉到,李四叔在提及“柴宗俊”的时候,相较前两者时更多了一丝惋惜。

徐渭明,程怀德,柴宗俊。

李遇牢牢记下这三人的名字,心中也感到有些技痒。

毕竟,他学武这么久,还没有与几位叔伯之外的人较量过,是骡子是马,就连李遇自己都不清楚。

但既然师尊与叔伯想让他借此扬名,李遇便会拼尽全力!

……

翌日,宁王府外。

李遇穿上了宁王给他准备的一件软甲,这是用多层兽皮与具有韧性的树木制成,垫在外衣之内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挡些刀伤。

不过,真要遇上了打出真火的时候,软甲也拦不住当事人分出生死的决心。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软甲可谓把“华而不实”四字给落到了实处。

按照李遇所想,如果真的怕伤人,直接穿军中的那种带着铁片的铠甲不就妥了?

他与宁王吐过苦水,但得到的答案却是——这毕竟不是正规的武斗,只是各家将门内部的一次交流,而且太子不喜刀兵,所以尽可能要减少对太子再对武人生出恶感。

虚伪!很虚伪!

这是李遇骑着小白出宁王时,心中的唯一想法。

作为宁王的弟子,又是宁王府这次出战的小辈,所以李遇被允许跟在宁王近处。

他们这次没有走穿行街市的大路,而是经由皇宫侧门的皇家御道通行,没多远就是皇宫,因为东宫也在皇宫里面。

这与李遇的预期有点偏差。

他默默摸了一下怀里的荷包,眼底闪过一丝遗憾。

本来,他还想逛一逛长安街的。

可从现在这情形来看,既然是走这条路过去的,那么等从东宫折返的时候,大概也只能走这条道回来。

宁王注意到李遇的状态,这位弟子竟然走神了,不由放慢了速度。

待两匹马凑近之后,他低声问道:“小子,怎么了?”

李遇讪讪一笑,将自己的小心思给说了出来。

“要逛长安街?也是,你平日总待在府里了,出来看看也好。”

宁王微微点头,发话道:“算算时间,我们从东宫出来大概已经天黑了。你到时自己牵马回去,顺便就看看长安的夜市吧。”

“多谢师尊!”

李遇大喜,就为这来之不易的短暂休憩。

……

没过多久,他们就到了东宫。

同为大唐王侯的府邸,宁王府与东宫的差距可不止一点。

这里是大唐宫城的一部分,看上去同样庄严非凡。

宫门巍峨,两侧绿树成荫,石狮镇守。

朱红的漆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上镶嵌着金色兽首铜钉,迎来送往络绎的人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