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七章希望之光(1 / 2)

加入书签

见沈月曦坚持,绿衣宫女应是,忐忑不安地退了出去。

等绿衣宫女退出去之后,留下沈月曦与永乐公主两人相对。沈月曦轻轻地开口,带着一丝探询:“郡主,我还是像往常一样称呼您为‘郡主’,您看可好?”

这简单的问询,仿佛触动了永乐公主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她的眼眶瞬间红润,泪水不自觉地滑落。她竭力抑制着自己的哭泣声,却最终在沉重的情绪下崩溃,放声痛哭。

她心中有言难尽的苦楚:虽然所有人都尊称她为永乐公主,但她心中清楚,自己的本名是长乐郡主。

众人不断地告诉她要感激皇上的恩宠,对她的宽恕和封号感恩,但无人真正了解,她并不渴望这一切,她所追求的,与这些荣耀毫无关系。

沈月曦静静地坐着,没有打扰,只是默默地陪伴在侧,心中也感到一阵酸楚。

当永乐公主哭到几乎喘不过气来时,沈月曦才轻轻地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块细软的帕子。

泪水终于洗净了公主脸上的忧伤,她哽咽着对沈月曦道谢:“多谢你。”这简短的话语中,不仅仅是对一个小小的帕子的感谢,更是对沈月曦仍旧称她为“郡主”的理解和尊重。

沈月曦静静地倒了一杯茶,递给她,等待她慢慢地抿完。

然后,她轻声继续道:“郡主,逝者如斯,而我们还在世上行走,我们要活得好,让那些在天之灵看到,也能得到一丝安慰。”

一番话语,仿佛给了永乐公主一丝温暖的光芒,公主稍稍回过神来,有了更多的话想要说出:“在这世上,我似乎已无所牵挂,唯愿与他们相聚。”

沈月曦能够理解永乐公主心中的孤独与绝望,在这样的境遇下,孤身一人,面对着杀害了自己至亲的仇人,这样的生活或许比死亡更加痛苦。

尽管如此,沈月曦仍不愿看到这位只比自己大上几个月的少女,就这样轻易放弃生命,生命本身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美好,不应就此放弃。

经过一番深思,沈月曦轻轻地提议:“郡主,不如您离开宫廷,去外面走走看看?”

永乐公主眼中显露出失望与绝望,轻声回应:“我所有的亲人都已离我而去,剩我一个苟活在这世上,还被陛下封了公主……”

听着她声音发哽,沈月曦及时打断她:“郡主是觉得愧对他们,不配好好活着?郡主,您何不考虑每日为他们念念经文,祈求福分?

这样,他们来世或许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转世,若是您也离开了,那谁来逢年过节为他们送去哀思,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也许会更加艰难。”

永乐公主听后,似乎被这番话触动了心弦,她面露愧疚,沉思片刻后,自责道:“是啊,自从他们离开后,可能还没人替他们烧过纸钱,我怎能只顾自己。”

看到永乐公主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沈月曦心中一松,她知道自己找到了正确的劝导方式。

永乐公主坐得更直了,语气里带着一丝焦急:“但我困于宫中,无法行此善举,我该怎么办?”

沈月曦握着她的手,柔声安慰:“郡主,先不要着急,让我仔细思考一下。”她心中清楚,皇上对永乐公主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份情谊源于旧日的亲近。

当年,皇上还是太子时,幼小的永乐公主便深得其喜爱,每每相见,总是将最珍视的点心分享给他,皇上对这位侄女的爱护,正是她能幸存至今的原因。

然而,沈月曦也明白,无论皇上的宽容有多大,若永乐公主在宫内公然祭拜废太子及其他人,恐怕也会引起不悦。

她轻轻地凑近,低声问道:“郡主,您真的愿意继续留在皇宫中吗?”永乐公主毫不犹豫地摇头。对她而言,这宫廷不过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噩梦,她渴望逃离。

了解她的心思后,沈月曦轻声提议:“郡主,我来此前,陛下让我询问您有何需求。不如我向陛下提议,您想寻一座寺庙,以静修的方式寻找心灵的安宁?”

她试图将这个建议包装成一种逃离现实的机会,既可以为亡者祈福,也让永乐公主有机会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

永乐公主立刻坚定地点头,表示同意,看到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沈月曦轻松了许多,她起身,郑重承诺:“郡主,我会将您的心愿转达给陛下,请您放心。”

随后,沈月曦被紫衣宫女引领回到御书房,她与云君赫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把刚才永乐公主想去宫外寻个地方清修一事说了。

沈月曦面带沉思,声音平静而坚定,向皇上表达了她的请求,言辞之中虽不带一丝个人情感,但隐隐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意。

她的话虽简洁,却带着几分刚硬,令人难以轻易忽视。皇上沉默地审视着这位勇敢直视他的少女,终于,缓缓开口,颔首应允:“罢了,去吧,通知永乐公主,朕已准她所愿。”

随后,两人离开了皇宫,步入外头等候的马车。

沈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