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6章 必有冤情(1 / 2)

加入书签

蓝天白云、春风和煦、绿草茵茵,銮铃的声音随着风忽紧忽慢地传来,宽阔笔直的官道渐渐地浮现出密密麻麻的黑点子,这些黑点子由小到大,慢慢地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迎风招展的旗帜、盔明甲亮的战士,无一处不在昭显着皇家銮驾的排场与威严,这还只是半副銮驾,幢幡伞盖就已经遮天蔽日。

大唐皇太子李泰头上金冠闪烁着五色珠,身上穿着墨色九章蟒龙袍,双目微垂正襟危坐于大轿之内。

太子巡边一走就是将近三年,他走的时候京中是一派繁华、太平无事,他回来的时候却赶上了大唐有史以来从未曾经历过的混乱。

不是天灾人祸带来的混乱,而是官司多得就像是没头的乱线,满朝的官员差不多除了原告就是被告了,皇帝焦头烂额之余,愁得望天长叹。

一声喝报说太子已到城外百里,李世民顿时喜上眉梢,大手一挥,命令晋王李治率百官出城迎接。

李治骑着红棕色的高头大马,穿着九章七,呃,无旒的吉服,身后跟着文武百官,威风凛凛地冲出城门,一溜烟地朝着二哥会来的方向狂奔而去。

远远地看到太子的车驾,李治急忙勒缰控马,回身大喊一声:“我帽子呢?”

“在这里。”云霄急忙应声,快速地冲到李治身边,李治翻身下了马,接过他手中的七旒冕冠,手忙脚乱地往脑袋上扣。

云霄赶紧替他整理好冕冠,又掸了两下他的肩头,他不耐烦的推开云霄,抻长了脖子向前望,眼见着就要会面了,他激动地笑出了声。

再次翻身上马,却只敢慢慢地向前走,他心急得恨不能下马撒腿跑两步,奈何这身行头甚是束缚,不敢快走不敢跑马。

李治使劲地向上挺,脖子抻得老长,二哥的仪仗声势浩大,移动速度却并不快,他想大喊两声,可是离的远也根本听不到。

“二哥派人过来了!”李治指着前方兴奋地大声嚷了起来,所有人都看到了一骑快马朝着这边跑来。

很快那人就跑到了近前,李治难以压抑内心翻滚的情绪,惊喜交加地唤了一声:“陆清!”

那人嘴角噙着温暖的笑意,娴熟地一扯丝缰,飘逸地纵身一跃跳下马来,向前走了几步,冲着李治躬身一揖,笑道:“校尉郎宇文法参见晋王殿下。”

“哈哈哈……”李治高兴得忘了他现在叫宇文法了:“好好,我二哥派你过来,有什么话说?”

“太子说,晋王殿下不必向前,在原地等候就好。”

时间来得及,何必急火火地赶路?李泰远远地就看到李治一身吉服骑着马,便把宇文法给派了过来。

李泰并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是怕李治会着急,他比谁都知道,那几串珠子打到额头上是什么感觉。

原地等候也没等多久,李治和这个宇文法一见如故,两个人闲聊了片时,太子的仪仗就到了。

他们兄弟重逢自是高兴,寒喧了几句,李泰让李治跟他一起坐大轿,李治以坐轿憋屈为由婉拒了,与一个相貌神似前太子的降将唐直并肩走在大轿一侧,边走边亲热地东拉西扯。

很快他们就走进了城门,再次回到京中,街市之上看不出和走的时候有多大的区别。

李泰的心莫名地激动起来,在京城的时节总感觉自己一天天的困守京城,像只跳不出井口的青蛙。

走过了一千里、一万里路,看过了一千座、一万座城,趟过了一千条、一万条河,回首再望,千种风情、万般美好俱在长安。

进城之后百官和将士们各自散去,太子就只带了唐直和宇文法陪他一起进宫。

进了宫门,李泰下了大轿,拉着李治和他一起坐上辂车,唐直和宇文法则骑着马在后面随行。

李世民急得想出殿门去望,又不能真的去,只好在屋子里来回地打转转,总不能让人说太子回来了,皇帝亲自出去迎接吧?

尊卑上下到什么时候都是必须要有的,只有子拜父,没有父迎子的道理,身为一国之君,不能乱了体统。

李泰连东宫都没看一眼,直接就到了紫宸殿,大步流星地走进院子,临近房门的时候,忍不住高声地大喊:“阿爷,我回来了!”

李世民本来是在窗边站着的,听他一喊赶紧回到桌子后面端端正正地坐好,抻着脖子向门口望着。

“嘎吱”一声,房门被李泰拽开,大把大把的阳光洒进来,李泰微愣一下,笑着朝皇帝快步走去。

“阿爷”李泰来到桌前,笑嘻嘻地深深一躬身:“儿青雀拜见阿爷。”

“家无常礼,不拜也罢。”李世民一看到李泰顿时就感觉眉眼都变得舒展了很多,他笑呵呵地看着李泰:“知道你一路辛苦,早跟你说过,不必急着过来的。”

他话是这么说,李泰第一时间来看他,他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李泰真要是先回东宫,换身得体的衣裳、洗个干干净净的澡、吃饱喝足了以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