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56 着急的老太太与第一次登门(1 / 3)

加入书签

赵振寰的老伴是他的原配,也是一位老革命,前两年就已经离休。

老太太看到岳文轩之后,比她老伴还要开心,对于曾丹苓的不幸遭遇,她一直都耿耿于怀,一直都觉得自己要负很大责任。

曾丹苓的前两个相亲对象都是她给介绍的,那个时候,曾丹苓的个人条件很好,原本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就因为她是介绍人,所以才有了偏向。

如果曾丹苓的第一个对象不是军人,工作没有那么危险,自然也就不可能突然牺牲,她也就没有了后面的那些不幸遭遇。

老太太给曾丹苓介绍的三个对象都遭遇了不幸,从此之后,她就再也不敢给曾丹苓介绍对象。

前段时间知道曾丹苓又有了新的对象,原本应该很开心,但当老太太知道这个对象的年龄竟然已经有五十岁,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子孙满堂的大家庭,心里就说不出的郁闷。

在她眼中各方面都极其出挑的曾丹苓,就应该嫁给一个各方面条件都相当的年轻俊才,结果却只能嫁给一个离休老头,实在是让人扼腕,更让人不甘心。

此时亲眼看到了岳文轩,明明心里知道这是老夫少妻的组合,但偏偏让人感到非常的和谐,非常的般配,心中的那些不甘顿时消散了很多。

老两口心中对于岳文轩的预期都非常低,此时亲眼看到本人之后,岳文轩的形象远远超出了预期,两人当然很开心,就连对岳文轩的态度都热切了几分。

几人进入客厅坐下,老太太特意翻出老伴的好茶来,重新泡了一壶。

岳文轩和赵振寰的年龄虽然相差十五岁,但都算是革命的老同志,自然不缺共同语言。两人谈起解放前的那些经历来,感情上再次亲近了几分。

两个老同志的话题比较宽泛,从国家大事到涉及本市的一些实际工作,都能泛泛地谈论一番。

就这么聊了大约半小时,话题转移到了私事上,赵振寰的老伴说道:

“文轩,你和丹苓的婚事是怎么安排的,我听丹苓说准备简办是吗?”

“现在全国这么困难,上级大力提倡红白喜事简办,我虽然已经离休了,但毕竟是一名党员,肯定要响应号召。

所以,我们两个商量之后,决定就不办婚礼了。提前拍个结婚照,把结婚证领了,等到结婚那一天,一家人在饭店吃顿饭,让丹苓认识一下家里的亲人。

至于丹苓单位那边和我的那些邻居们,就不请他们吃饭了,当然了,喜糖肯定会有。”

老太太过问婚礼的事情,岳文轩难免有所猜测,觉得她可能是嫌弃婚礼太简单,便又补充道:

“婚礼毕竟是人生大事,这么办确实有点太简陋了,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老太太说道:“你们考虑的对,如今国家这么困难,你们两个作为干部是应该以身作则,响应国家号召。

你考虑的已经很周全了,我没什么特别的建议,就是觉得既然已经决定婚礼简办,是不是可以把婚期再提前一点?”

岳文轩没想到老太太竟然这么着急,想了想还是拒绝了,“再提前几天也不是不行,但最多也就是提前一个星期。

但是,婚礼的日期已经通知下去了,孩子们那边和老家的亲人那边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日期,现在临时改变,还得重新通知他们,有点不太方便。”

岳文轩说的确实是实际情况,老太太也就不好再为难他。

这个月底结婚,时间本来已经很仓促,可老太太被以前的那些经历给吓到了,恨不得明天结婚才好,免得又会出现意外。

她还是觉得岳文轩的年龄有点大,都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在此前还曾经有过瘫痪在床的经历,万一哪一天突发疾病,说不定又步了前面那些人的后尘。

老太太本来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不信封建迷信那一套,但曾丹苓以前的那些经历,又实在太过吓人。她就想着尽量缩短从相亲到结婚的过程,等两人真正结了婚,才算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也就不用担心了。

哪怕能够提前一星期结婚,老太太觉得也很有必要。原本她还想劝解两句,但老伴冲她打眼色,显然是不赞同她的提议,她只好把话咽到肚子里,改口说道:

“既然都已经通知好,那就算了吧。结婚的用品都准备好了吗?还有没有什么欠缺?

如果缺什么东西,可以和我说一声,我手里还有一些票,我们老两口也用不了,你们需要的话尽管拿去。”

“结婚用品都已经准备的很齐全,什么都不缺,就不给您添麻烦了。

我在饭店订了两桌酒席,结婚那天是星期日,不知道赵署长能抽出时间参加吗?”

赵振寰摇了摇头,遗憾的说道:“过段时间,我要去京都开会,你结婚那一天肯定回不来,看来我是没办法参加了,到时候只能让你赵姨送嫁。”

“您工作繁忙,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等您回来之后,欢迎您和赵姨去我们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