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9章 凤军迎战(1 / 2)

加入书签

其实之前上面将军说除骑营士兵后续出发,其他将士全部出动的情况并不准确,事实上,蓝武为了不惊走还在营地留守的凤军,他只派出七万先锋人员。

他特意让骑兵慢一步出发是想在两军交战时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他的计策与目的都很简单,就是要引诱凤军同他们开战。

半个多时辰后,凤军驻地那里,两名探子匆匆将星军出兵的消息告知他们元帅,收到消息时,赵天易与一众将军正在中军大帐议事,因为密探带回来的消息说星军只有几万兵力,起初赵天易等人并不惊慌,只有那古元大国的监军唐进剑以为凤军目前不适合作战,所以当场提议撤军。

在唐进剑看来,不管蓝武派来多少人员,现在不是凤军逞强的时候,若是不敌气势强大的星军,凤军很可能会死伤惨重,所以撤军才是明智之举,但有一点,尽管两日来他们一直在准备撤兵方面的事宜,但他们想及时撤走所有粮草、辎重依旧不大可能,而且带着粮草、辎重行军还会极大地拖慢他们的行军速度,当然他们也不能把营地的粮草都留给星军,因此在唐进剑劝他们撤兵后,赵天易同样在考虑要不要迎战。

自那晚战败到现在,几日来,赵天易与诸将商量的事情中最多的事便是星军出兵时,他们当如何应对,只是一连商议多次,一直没有明确的结果,现在原先担心的问题成为事实,接下来是战是逃还需要他们尽快拿定主意。

简单商议后,赵天易等人得出两个结论,其一是最快确认探子传回消息的真实性,如果星军方面全军出动,那他们需要尽快撤军;其二是不管星军人数多少,他们直接在大营排兵布阵,等星军来后再与星军正面交战。

由于不知道星军有援兵的事,一些凤军将领还以为目前他们与星军之间的人数差距不大,所以想与星军再战一次,好让他们一雪前耻。

可惜时间紧迫,经不住唐进剑和一些将军的要求,赵天易最终让人先负责撤退方面的事宜,然后留下一些将军继续商量对战一事。

“元帅,目前星军的兵力并不比我们多,我们何不奋起反击?一雪前耻,”大帐里再次安静下来后,一个主战的将军直接向赵天易建议。

“星军欺我们军心不稳,士气低落,想要趁势灭亡我军,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引星军深入我军内部,再从两翼包抄给他们来一个瓮中捉鳖,”紧接着,一个主战的星军将领直接给出具体的作战计划。

“元帅,万万不可迎战,我军军心才刚有稳定下来的趋势,若是强行开战,一旦被士气高涨的星军挫了锐气,恐怕届时会军心大乱,溃不成军,”但很快就有一个反战的将军说出他的想法。

“元帅,武将军说的有理,我军即便据守不战也不可轻易出兵,否则一旦作战失利,我军甚至连营地都保不住,还请元帅慎重考虑,”在主战方给出迎战的建议后,反战派的将军同样提出反对意见。

在那几名将军相继发表意见后,许天易已有三种看法,战、守、撤,每一种都代表一方人员的观点,现在的关键是尽快分析出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更适合他们。

时间紧迫,众人都知道留给他们商讨计策的时间不多,这一点正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坏处,两军开战前,局面都是由主动方掌控,留给被动方一方的只有不利的局面。

没有回话,赵天易迅速把三种选择的利弊分析一遍,若战,他们尚有人数上的优势,只是在士气上欠缺很多,若能在战前鼓舞士气,让望,那么在尽快稳定军心后,他们尚有一战之力。

若守,此处虽是他们的营地,但没有任何像城关那样的防御工事,若是星军骑兵冲杀过来可以直接冲到营里,好在诱敌深入算是一种计策,所以让对方的骑兵冲进营中并不一定是坏事。

若退,可以留下一部分人在后方阻挡星军,其他人负责押送粮草辎重,假如星军的骑兵追上来,关键时刻他们可以丢下物资,全军加速撤离,到那时即便星国的数千骑兵敢追上来,还是不能把他们怎样。

顾及到自身面子,赵天易其实并没有退军的想法,反而与一些主战的将军一样想迎战星军,然后通过一些计策取得一次大胜,以弥补之前的攻城不利,而且正如主战方的将军所言,他们现在的兵力与星军有一战之力。

即便全军士气经过几天休整还没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只要他们再激励一番,或可背水一战,倘若用兵得当,兴许他们还有获胜的可能。

相对于迎战星军而言,死守营地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在赵天易看来,星军驻扎在岩关内有足够的物资可供消耗,但他们长途跋涉,带来的粮草、辎重都很有限,不适合与星军僵持下去,所以他们双方尽快分个胜负最好。

思来想去,赵天易的意志逐渐趋向于迎战星军,只要打一场胜仗,他便可以顺势拿下岩关,一雪前耻不说,之后还不用再担心粮草兵器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总而言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赵天易愈发觉得他要想不被凤国皇室处罚,只有迎战星军这一条路可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