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3章 画轴刻字,证据(1 / 2)

加入书签

姜成拿着画陷入沉思,不愧是众多专家都一直未曾确定的作品。
仅仅让他从表面上看,他也看不出什么来。
因为这幅画上虽然有题跋,但除了“轼为莘老作”,未有其他明确的款识。
以前人画画,都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印章,或者提一下自己的名姓,写上在某年某月某日因某感而作此画。
但这幅画上却并未留下这些痕迹,只有一长串的题跋。
姜成研究了一番,嘿!
他找不到能够明确此画真实作者的证据!
丁老爷子的和柯老等人看着他仔细研究,都气定神闲的喝着茶。
丁老爷子心里也是紧张的,不过就算是姜成说不出这幅画的真正来历,又有什么关系?
就连博物院,以及那些书画专家都说不出来,人家还是专门研究这些的,研究几十年了都没有结论。
让姜成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必须在短时间内给出结论,本来就是在欺负人。
所以姜成就算什么都说不出来,也仅仅是得不到看画的彩头罢了。
丁倩有些紧张的看着姜成。
她不怕姜成说不出来,只怕姜成受到打击,心里对柯老也有了一丝埋怨。
好端端的做什么考验姜成的事情,姜成是她爷爷的孙女婿,又不是柯老的孙女婿,这种动不动就考考你的举动,真是让人讨厌!
姜成翻来覆去地观察了好一会,甚至还研究了一会画轴,都没什么收获。
迫不得已,他打开了透视眼。
【潇湘竹石图:真】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价值:市场价五千万】
【标识:画轴内部刻和仲赠莘老,嘉佑八年九字】
姜成心里一喜,还是金手指给力,直接就把这个争议了几十年的画作真实作家给找了出来!
姜成用透视眼将整个画作扫了一圈,一直到绢布内部结构他都能够看清,的确没有可以证明其真实作者的款识。
而众人研究画作,通常是从画本身入手,画轴通常来说不起眼。
就算是有人研究它,顶多是从画轴的外部花纹,雕刻样式等等方面入手,也不会想到去查看画轴内部有没有什么标识。
“怎么样小姜,你看着这画有什么头绪没有?”
柯老摸着下巴上的胡子笑着问道。
在他心里,姜成自然是看不出什么的。
这毕竟是那么多的专家都争论了多年还没出结果的东西,姜成一个小年轻,怎么可能看破其中的秘密?
姜成将画小心放下,笑着说道:“暂时没有,几位老爷子且先让我研究研究。”
姜成话落,便又仔细看了起来。
丁老爷子挑了挑眉,姜成的心态倒是好,这幅画他之前也看过,并无什么线索。
丁倩瘪了瘪嘴,向丁老爷子撒娇的说道:“爷爷,我可是叫姜成回来吃晚饭的,结果柯爷爷倒好,直接让他做起脑力活动来了,这饭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吃上,我都要饿扁了!”
柯老见她暗损,只好厚脸皮的摆了摆手,“哎,倩倩男朋友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我才想着向他问一问,万一能有什么收获呢?”
“便罢便罢,既然小姜也看不出什么来,画便收了,咱们去餐厅吃饭吧!”
姜成举起手来摆了摆,“不用,我已经有些线索了。”
此言一出,客厅里安静了一瞬。
随即,几个老头子的眼神便灼热的落到了姜成的身上。
“你说什么?那么多专家研究了几十年都没研究出来的东西,你才看不到二十分钟就能有结果了?”
“小姜啊,快跟我们说说你有什么线索了?能证明这画的真实作者是谁吗?”
柯老几人连忙问道。
不过对于姜成能不能证明这幅画儿的真正作者是谁,他们心里还是存疑的。
姜成笑着道:“要证明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并不能从画本身看出什么,绢布上本身没有特殊标志,但是,我刚刚顺带着把画轴也仔细看了一下,我发现这画轴内部还有九个字,或许能够证明这幅画的作者。”
姜成将画小心地从画轴里取了出来,举着画轴让众人观察。
画轴,亦称“轴头”,是大夏画装裱坠底装饰之用。
古代画轴常用檀香木,因其能辟湿气且开闸有香气,又能辟蠹,是装裱材料中的一种。
这画轴采用的便是檀香木中的一种,小紫叶檀。
几个老头子凑到画作面前看了一会儿,也没有看出什么。
姜成嘴角勾起一丝暗笑,那九个字小如发丝,自然难以看出。
他看了看丁倩,“倩倩,麻烦你去书房拿几个放大镜来。”
丁倩点点头,连忙起身上楼,噔噔的拿了几个放大镜来。
几位老爷子一人一个放大镜,将画轴内部放大了三十倍,这才终于能够让他们看清那小小的九个字。
“和仲赠莘老、嘉佑八年”。
丁老爷子眼睛瞪大,拍着大腿哈哈大笑,“不愧是小姜,你这眼睛当真是毒辣啊!竟然能够看到这细如发丝的九个字。”
他放下放大镜,笑道:“宋代名人中,字和仲和莘老的,据我所知,可就只有苏轼和孙觉了!”
“而且根据那五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